在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期間,塑料所(材料系)一行8人,在所長、系主任許國志的帶領下,于6月3日到河北省承德市灤平縣張百灣鎮周臺子村進行調研,以科技力量支持新農村建設。
周臺子村曾是有名的窮村亂村,如今被稱為“承德第一村”。從1987年至今,在村黨支部書記范振喜帶領下,勵精圖治,改變落后面貌,引領農民群眾致富奔小康。1987年,這里人均收入不足400元,集體欠外債8萬元。現在人均收入8000元,集體資產達2億元。全村基本實現了村民住宅樓房化,環境公園化,農村城鎮化,按照小康村建設規劃提前12年進入小康,成為貧困地區脫貧致富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面旗幟。2001年,周臺子村黨支部被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2005年被中央文明辦評為“全國文明村鎮”。村黨支部書記范振喜同志是“十六大”和“十七大”黨代表、“全國勞動模范”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他被譽為新時期中國農民的脊梁。
到目前,周臺子村已經歷三個發展階段,即第一階段(1987年——1991年):治窮治亂、抓農業、打基礎,率先脫貧階段;第二階段(1992年——2002年):調整結構、上企業、增實力,率先進入小康階段;第三階段(2003年——2007年):快速發展、建新村、創一流,建成全市第一村階段;2008年起進入第四個發展階段,即由傳統的資源消耗性工業向現代工業的轉變、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在第四階段的關鍵時刻,周臺子村邀請塑料所(材料系)科技人員到村實地考察,為周臺子村塑料科技園區的建設和即將選定的塑料相關項目出謀劃策,共同促進園區建設和周臺子村發展。
根據周臺子村的發展需要和北京工商大學材料系(塑料所)的科技優勢,經多次溝通協商和現場考察研究,雙方就周臺子村《塑料加工項目中長期技術服務合作框架》達成了一致意見。一是研究所最新研發的且有市場前景的科研成果在周臺子村生產企業試產;二是塑料所按周臺子村企業生產所需,提供長期技術支持和技術人員培訓,培訓內容及方式視企業需要而定;三是系(所)發揮科研優勢,以產學研結合的方式配合甲方共同申報項目,幫助村企業對轉讓的科研項目提供可行性報告;四是周臺子村為了企業能夠長足發展,在力所能及范圍內向系(所)提供資金支持,為來村企業開展培訓的專家、技術人員提供食宿條件、辦公場所和實驗場所等等。
參加會談的還有灤平縣科技局領導及當地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