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計算機與信息工程學院劉載文教授承擔的項目“水環境建模、水華預測與應急處理決策方法研究”獲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重點資助。該項目針對我國河湖水體的特點,通過對大量歷史、現場、實驗數據的分析,利用粗糙集理論挖掘諸多影響因素與水華形成之間內在驅動關系;采用信息融合技術從眾多的水體理化指標、氣象和環境因素中,尋求藻類水華暴發的評價指標體系;運用灰色系統等理論研究水華形成機理的動態建模方法,探討機理能量模型與智能技術相結合的水華預測方法,建立水華中短預測模型;研究預測誤差非線性補償方法,提高預測模型精度。水華治理決策涉及的因素諸多,需權衡化學、物理、生物等防治方法的利弊,還要考慮水體所處地域、面積、環境、社會等因素,研究多因素的優化權重分配方法;根據經濟性、可行性、有效性等多目標要求,建立基于優化-多屬性決策理論的應急處理多目標決策模型,為有效防御與治理水華提供最優的決策方案,最大限度地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承擔該項目的智能檢測與優化控制學術團隊長期圍繞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的基本國策,積極進行跨學科的研究工作,在水處理過程軟測量與智能控制、水華預測方法與預警系統等領域進行深入的理論和應用研究,取得的成果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保障工程,已應用于北海、松林閘、玉淵潭、圓明園等水域的水華預測預警,為本項目的深入開展打下堅實的工作基礎,形成了明顯的特點和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