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認為什么樣的報紙才能稱得上是‘大報’呢?”12月9日晚上6:30,前《南方周末》資深主編、現任《中國新聞周刊》副主編兼新媒體部副總編、中國新聞社軍事報道部負責人吳晨光,站在文二406教室的講臺上,用這樣一個問題開始了他為北工商學子作的一場名為《一張大報的光榮與夢想》的講座。
這次講座是北京工商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新聞系“名師講學”系列活動之一,講座主要內容包括三個主題:《南方周末》如何成長為一份有影響力的大報,我在《南方周末》做編輯和展望新聞人的未來。
吳晨光拋出的關于“大報”的問題立刻調動起了全場的氣氛。“所謂大報就是要有影響力”、“大報應該有較大的發行量”、“大報的定位應該能代表社會主流”……新聞07的李玉敏、新聞08的王琰等同學的回答很令吳晨光滿意,他總結說大報的“大”實際上體現的是一份報紙的氣度和胸懷。
吳晨光以《南方周末》為例,詳細地介紹了這份報紙成長為一份大報的艱難歷程。他還動情地背誦了《南方周末》1999年的新年賀詞《陽光打在你臉上》的第一段,他說這段賀詞曾激勵他不懈地追求自己的新聞理想。吳晨光講述了自己在《南方周末》以及后來的《中國新聞周刊》工作的經歷和經驗。他說,作為一位編輯,他提高自己新聞敏感的方法就是每天瀏覽十個小時的網頁,看各種各樣的新聞,以保持自己對社會敏銳的洞察力,從而保證高質量的選題策劃能力。最后吳晨光以一首自己作的詞《水調歌頭》結束演講,詞末那句“執筆到天涯”深深感染了在座的同學。
在提問環節,同學們踴躍地提出了各種問題,比如:如何面對讀者來信、如何避免新聞官司、如何培養新聞敏感等,還有的同學和吳晨光探討起了《南方周末》與《中國新聞周刊》的區別。吳晨光勉勵同學們多讀書、多實踐,并向大家推薦了《光榮與夢想》、《華爾街日報是如何講故事的》、《聯想風云》等書。講座結束后,還有十來個同學圍在吳晨光身邊不愿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