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性,已經獲得上自國家政策層面下至應用型高校的認可。然而,獲得認可是一回事,落實又是另一回事。在實踐中,應用型人才培養涉及諸多環節,落實起來面臨重重困難。
在培養人才的教學過程中,課程是核心,教材是主要的載體,是人才培養過程的關鍵性環節。我們正在進行的“應用型本科教育研究” 課題,通過對許多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調查,了解到這些高校的教師為缺乏適切的教材而苦惱。因此,如何引導應用型高校編寫適切的教材,是應用型人才培養亟待解決的問題。
現行兩種體系教材難以滿足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
教材作為知識與技能的載體,具有一定的體系結構。按照不同類型的人才培養目標,可以把教材分為理論體系和工作體系(或經驗體系)。教材的理論體系按照學科知識的內在邏輯來組織教材內容, 將本學科涉及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基本方法與典型事例按照認知規律進行編寫, 強調內容的系統性和內在邏輯性。教材的工作體系以職業或行業所需的知識、技術或技能為中心來設計和組織教材內容,注重從問題引出概念、原理等理論知識,強調內容的可操作性。
兩種體系教材各有優缺點。理論體系教材重視理論完整性、結構系統性、邏輯嚴密性、學術高深性,有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理論、概念、原理、原則,但其缺點是往往忽視理論的應用,因而難以很好地培養學生將理論知識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工作體系教材從實踐出發,重視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原則,但是由于內容以問題為中心展開,致使某些概念、原理缺乏內在的有機聯系,章節之間往往不能很好地銜接。一般來講,理論體系教材適合于培養學術型人才,因此,研究型大學一般采用理論體系教材;工作體系教材適合于培養職業技能型人才, 所以高職高專院校一般采用工作體系教材。
那么,應用型人才培養需要具有什么特點的教材體系? 由于應用型人才既要有堅實的具備一定寬度的理論基礎,又要有較強的運用理論于實踐的能力, 因此教材體系既要考慮為學生搭建可塑性的知識框架,又要從實踐知識出發, 建立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雙向、互動關系。這種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雙向互動的教材,屬于“理論———工作體系”,可簡稱為“知行體系教材”。知行體系教材并不是按照從理論到實踐或者從實踐到理論的單向方式進行組織的,也不是把理論單元和實踐單元割裂開來,各說各的,而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有機融合起來, 在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循環往復中促進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培養運用理論于實踐的能力。
知行體系教材的編寫面臨四大困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類高校主編、出版的教材逐年增加。1998年累計出版教材8000種,2003年增至13000種,2007年累計出版教材更達18000種。教材數量豐富, 品種繁多。然而,深入分析這些教材的內容與體系時,可以發現這些教材絕大部分為理論體系教材和工作體系教材,適用于培養應用型人才的知行體系教材非常缺乏。因此,很多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主的地方本科高校仍然沿用培養學術型人才的理論體系教材,這樣,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難以實現。在這種情況下,應加強應用型本科高校教材編寫工作。然而,地方本科高校在編寫知行體系教材過程中,面臨諸多困難。
其一,來自政策層面的知行體系教材規劃起步滯后。
在高等教育精英階段,我國高校教材以理論體系為主導。隨著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高職教育的迅猛發展要求編寫工作體系教材以適應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為此,教育部門以政策、項目的形式推動工作體系教材建設。目前,工作體系教材建設在精品課程建設、萬種教材建設等項目的推動下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是,適用于應用型本科教學的知行體系教材,由于特征和要求不明, 成了被遺忘的角落, 在精品課程建設、萬種教材建設、國家規劃教材等項目中都沒有作為單獨一類列出加以重視,只有某些地方本科高校的若干專業教師在自發地探索。
其二,地方高校教材編寫意識不強。
長期以來,教材編寫工作主要由教育主管部門組織重點大學的有關教師承擔,將編好的教材出版并介紹推廣,很多地方高校習慣于選用國家或省級的獲獎教材、規劃教材、精品教材。雖然許多地方高校的教師為這些教材對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缺乏適切性而苦惱,但自主編寫教材的意識并不強。再加上各種評估、檢查對選用獲獎教材的強調,很多高校更不敢自主編寫教材。在調研中,我們就發現一些地方高校已經在應用型人才培養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以編寫或出版教材的方式將這些經驗加以推廣的意識并不強。
其三,編寫主體力量薄弱。
知行體系教材所具有的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的有機融合的特點要求參與教材編寫的教師不僅要有寬厚的專業理論知識基礎和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更要通曉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具有將理論與具體事例結合或結合理論設計實踐性活動等能力。然而,長期以來,我國高校引進教師多是從研究型大學畢業的博士、碩士,他們具有較高的學術水平而缺乏實踐經驗或經驗不足,這些教師的學習經歷導致其知識、能力結構難以勝任既強調理論又突出應用的知行體系教材的編寫任務。
其四,編寫實踐環節所需教材的經驗不足。
當前教材出版一般偏重講授環節所需的教科書,而對實踐環節所需教材,如實驗教材、習題、課程設計指導書、實驗指導書以及工具書、教學參考書等的編寫重視不夠。長期忽視實踐教材的編寫, 導致實踐教材編寫經驗不足、水平不高,進而影響到知行體系教材中實踐部分的內容或者與之配套的實踐教材的編寫,難以滿足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需求。
開辟知行體系教材建設的有效途徑
隨著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不斷提高,地方高校招收的學生中,基礎知識薄弱的越來越多,如果仍然沿用理論體系教材,許多學生自學有困難,教師教起來也十分困難,學生考試難以通過,造成師生關系緊張。在這種形勢下,建設知行體系教材,落實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顯得尤為必要。根據前述存在問題的分析,以下一些途徑值得探討。
建立分類指導的教材規劃制度。鑒于以往教育部門在推動高校教材建設中所發揮的促進作用,教育部門應通過立項、評獎等措施建立獎勵機制,鼓勵地方高校積極編寫知行體系教材, 并篩選出具有應用特色的優秀教材,搭建信息平臺,便于教師選用。對于地方高校來講,應以此為契機,推動教材編制從理論體系向知行體系轉變,構建適合學生發展需要的教材體系,落實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
聯合編寫教材。教材編寫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集眾人之所學。隨著學科發展的相互交叉和滲透,有必要將以往教材編寫的個體戶模式轉變為優質教學資源的團隊研發模式。與國家重點院校相比較,地方高校的人力、物力資源等條件本身就存在“先天不足”,發揮團隊作用顯得更加重要。編寫團隊的成員不局限于本校的教師, 還可擴展到與其他地方高校的教師合作編寫。特別是憑一所高校的力量難以完成編寫知行體系教材任務的情況下, 聯合多所高校共同完成編寫任務是明智之舉。
在這方面,皖西學院數學系已經邁出了探索的步伐。針對難以找到適用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數學教材的現狀,皖西學院數學系依托安徽省地方高校聯盟這個平臺, 在省教育主管部門的支持下,聯合安徽省13所地方高校數學系骨干教師,共同開展調研、交流。并于2009年8月召開應用型本科數學類課程教材建設研討會,討如何編寫適用于地方高校人才培養類型的教材。這種做法值得提倡、推廣。
與業界合作編寫實踐教材。知行體系教材中的實踐內容或與之配套的實踐教材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只有將實踐性比較強的內容與現代生產實踐、職業工作實踐相結合才能編出適切的教材,所以,應該采取措施鼓勵高校教師與有關工廠的工程技術人員、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合作編寫實踐教材。
教材本身具有商品特性,這為校企合作編寫實踐教材奠定了互惠互利的良好基礎。例如,北京聯合大學出版的幾本業內很有影響的實踐教材,就是由該校教師與北京全聚德集團有限公司、黎昌餐飲集團、北京飯店和香港豐琪食品有限公司等飲食企業的高級技師共同合作編寫的。這種校企合作編寫的教材,圖文并茂,生動具體,及時反映了業界最新技術動態,滿足了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需求。
以上所列,只是舉例。在知行體系教材建設過程中,還可能開辟更多有效的途徑以供選擇??傊?,知行體系教材建設是培養應用型人才急待開發的一個領域。
(作者潘懋元系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教授,周群英系該院博士研究生)
中國教育報 2010年4月19日 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