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9日兩天,校慶志愿者急救知識培訓在我校良鄉校區A報告廳舉行。此次活動的主講人是來自北京市紅十字會應急救護教育中心的講師楊沙娜。首日活動分為上、下兩場,部分校慶志愿者參加了此次活動。
6個小時的理論學習中,志愿者們學習了如何做“心肺復蘇”,如何取出呼吸道異物,如何處理、包扎傷口,如何搬運患者,如何處理燙傷、燒傷等日常必備的急救常識。臺上臺下的互動,充分展現了同學們對于此次活動的熱情。
5月9日的培訓中,校慶志愿者們根據不同的培訓內容,分別在良鄉校區A報告廳和文二樓的5個教室接受培訓。這次培訓主要是將第一天學習的急救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操作中來,目的是為了加強校慶志愿者們對急救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臨場自救、互救的能力。
培訓分為包扎和心肺復蘇考核兩項內容。在A報告廳楊莎娜老師給志愿者們進行包扎練習培訓,通過真人模擬的方式手把手地將包扎技術傳授給在座的志愿者們,臺下的同學在聽完楊老師的講解后,紛紛親自動手,運用手中的急救包與身旁的同學進行包扎練習。
在文二樓的5個教室中,北京市紅十字會培訓中心的老師們對志愿者們進行心肺復蘇的實踐考核,以此檢驗志愿者們的學習成果和急救能力。只有通過實踐考核的同學,才能獲得急救員證。志愿者們聚精會神地看著老師的示范,并認真學習。志愿者們畢竟是第一次進行實際操作,難免會出現一些小失誤,老師在耐心為大家更正失誤的同時,也不停提醒在場同學:救人是人命關天的大事,不能當做兒戲,應盡量避免失誤的發生。志愿者們都十分認真地進行操作,將面前的假人當做一個真正需要救護的傷者一樣對待。通過這次考核,志愿者們對心肺復蘇急救技術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經過一天的實踐操作和考核后,為期兩天的急救培訓課程圓滿地畫上了句號。參加培訓的同學們都表示,此次的急救培訓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講解方式生動形象,讓自身的急救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