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5日上午,我校經濟學院迎60年校慶“走向復蘇 中國經濟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在展覽路銀龍苑賓館會議大廳召開。校長譚向勇教授蒞會議并做報告。
譚校長指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產業分工,中國與世界經濟的聯系交往越來越密切。然而,自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世界經濟形勢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危機也使我國的出口貿易受到較大的沖擊。危機發生后,中國政府采取一系列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通過金融政策、財政政策和產業政策等多種手段,保證社會穩定和經濟持續發展。當前,多數人判斷危機業已結束,中國和世界經濟正逐步走向復蘇。然而不確定因素依然存在,希臘等歐洲國家的債務危機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十分明顯。在國內,盡管政府對金融危機所采取對策已取得積極的效果,但大規模的政府投資的長遠影響以及所付出的成本代價是什么?股票市場、房地產市場、農產品市場是否存在不確定甚至危險因素?這些問題都值得學者們進一步深入研討。因此,當前召開“走向復蘇——中國經濟與世界”國際學術研討會既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有利于深化經濟學院師生對當前經濟形勢的認識,對于廣大師生把握學術前沿、提升理論素養有著積極的意義。
會上,來自美國馬塞諸薩州立大學David Kotz教授、美國《科學與社會》雜志主編David Laibman教授、意大利佛羅倫薩大學Marcello Galeotti教授、中央財經大學的Ake Blomqvist教授分別講解各自關于金融危機理解和中國在世界經濟復蘇中的地位與作用的看法,并向與會代表介紹關于金融危機與中國經濟發展的國際學術前沿研究成果。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教授、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產權局局長郭建新先生、濰坊銀行副行長儀修喜先生、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副校長李小牧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財貿經濟研究所副所長何德旭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瑞龍教授、浙江財經學院金融學院院長謝作詩教授先后針對具體問題,對中國宏觀經濟局勢、產業結構轉型和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發表了各自的觀點。我校經濟學院馮中越教授、葛紅玲教授也分別就低碳經濟條件下的城市污泥處理問題、資本結構對于房地產企業市場決策影響問題向與會專家學者介紹了各自近期的學術研究成果。大會之后,國內外專家學者和師生們還分組對所關心的議題進行充分的討論和交流。
最后,譚校長熱情邀請與會專家學者和校友們在6月12日參加北京工商大學60年校慶盛典,共商大業,為北京工商大學的長遠發展出謀獻策。
本次學術會議由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首都流通業研究基地主辦,濰坊銀行協辦。大會先后由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楊德勇教授、總支書記李寶仁教授和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谷克鑒教授主持。
本次會議的成功召開,既是以學術盛宴的形式向建校60周年獻禮,同時也密切和北京工商大學經濟學院和歷屆校友的聯系,提升了學校和經濟學院的知名度,為我校向教學研究型高校轉型和經濟學院的長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新聞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