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紅的幕布映襯著金光熠熠的大字,由藝術與傳媒學院與校團委主辦的以“和孫悟空一起品西游” 為主題的藝術與傳媒學院2010學術藝術周系列講座第四場于6月9日晚18:30A報告廳內盛大舉行。
一陣熱烈的掌聲中,身著繡有黃金雙龍對襟紅上衣的六小齡童走上講臺,已51歲的他看起來仍像40歲一樣年輕。還沒有吃晚飯的他親切地向大家問候,并以幽默的口吻解釋了他的藝名。
演講中他把我校“求真立德勤奮創新”校訓與演繹精神相結合,向同學們耐心系統地介紹了他的家人和學習及演藝生涯的各種或艱辛或有趣的事情。六小齡童版《西游記》歷時17年,劇組跋山涉水歷盡艱苦,才成就了觀眾心中永恒的神話經典。除了經典文化的內涵與感動,六小齡童先生還曾為孫悟空形象能成為奧運吉祥努力宣傳,所謂——前半生演繹猴藝術,后半生宣傳猴文化。同學們在佩服之余回味著他飽含哲理的話“任何事情只要努力過了,別的就不那么重要了”。除了美猴王,六小齡童還詮釋過很多人物形象,而他“人一生能做好一件事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人生不要過分追求完美”的話語更完美地闡釋了他的人生,迎來觀眾的掌聲連連。除此之外,針對各種惡搞“西游”,他還深切呼吁大家捍衛正統文化,希望給美猴王的感情世界留一片凈土。
演講中他跳躍的思維方式與生動風趣的言語和肢體動作,充分帶動了同學們的熱情,中途陸續有同學進場,因沒有座位紛紛站立旁聽。演講完畢,接著是現場提問環節,他向同學們介紹了怎樣訓練火眼金睛,抓住角色的神和魂等問題,并表達了近來拍電視劇的急功近利問題的擔憂。他拍攝中的幾次歷經“炸藥”“跌落瀑布”“獵狗咬”的險象環生也讓同學們印象深刻。關于他后代是否延續猴王傳統的問題,馮驥才先生“完美的殘缺”地說法替他做了完美的解答。六小齡童還完成了他想演繹“吳承恩先生一生”的心愿,同學們都對此劇深表期待。
演講的最后,手持金箍棒的他為同學們形象生動地再現了齊天大圣的絕代風采,活靈活現的動作,虎虎生風的金箍棒,他帶我們重溫了童年的夢,心潮澎湃的觀眾們經久不息的掌聲回蕩在A報告廳的上空。
表演結束后,是簽名售書活動,熱情的觀眾們紛紛上臺購書,并與他們的偶像六小齡童合影留念。
簡介:六小齡童(1959年4月12日-) ,本名章金萊,是六齡童章宗義的兒子。祖籍浙江紹興,出生于上海,現為中央電視臺、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演員劇團國家一級演員。他出生于“章氏猴戲”世家,從小隨父學藝。1976年6月在上海高中畢業后,考入浙江省昆劇團藝校,專攻武生,曾主演昆劇《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美猴王大鬧龍宮》、《武松打店》、《三岔口》、《挑滑車》、《戰馬超》等,頗受觀眾好評。《西游記》一劇在美國、日本、德國、法國及東南亞各國播出后,受到廣泛好評,六小齡童從此家喻戶曉、名振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