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簡單整潔的計算機系辦公實里,初見韓忠明老師,一身合體的淺藍色休閑裝,深色運動款雙肩背書包,向記者展現了一位充滿活力,對生活飽含激情的年輕學者。韓忠明老師是我校計算機與信息學院一名年輕有為的副教授。主要講授課程有:數據庫原理與設計、計算機算法設計與分析、決策支持系統、XML技術及WEB數據庫等。近年來共發表了學術論文近30篇,其中,5篇論文被世界著名的科技文獻檢索系統SCI收錄,還有近10篇被EI/ISTP收錄。
興趣決定命運
說到韓忠明老師取得了很多學術成就時,韓老師不好意思的笑笑,急忙糾正說:“我稱不上工商名師,這可不敢當,咱們學校年輕又為的老師有很多。”這只是韓老師的謙辭,當談到了對本專業的研究時,韓老師對專業的熱愛,那種激動的興奮勁就不由自主的流露在眉宇之間。以韓老師自嘲的話來說,他就是那種 “偏執狂”。也正是這種對專業的“癡”,對所研究學術的“執”,更加讓記者確信“工商名師”的稱號,韓老師當之無愧!
韓忠明老師畢業于山西大學,后在東華大學拿到計算機博士學位,隨后又在中國醫學科學院,作了兩年博士后研究。韓老師在數學、計算機和生物信息學方面都有較為深刻的研究。在問及如何能如此年輕就涉足多個領域并均有較深造詣時,韓老師指出,各個學科在一定程度上是相通的,可以用已掌握某知識的思維方式去研究另一領域的問題。而這首先要建立在對該知識擁有強烈興趣的基礎上。
在學術研究上,韓老師強調興趣是第一位的,然后就是要甘于寂寞,潛心研究。科研的確是個苦差事。韓老師上學時用的是老式計算機,沒有鼠標,只對著一個黑白顯示屏。開了機,自己編輯程序,做出自己想要的東西。一次,韓老師看到同學用電腦畫出一只熊貓,除了有少許的嫉妒,韓老師也不甘落后,思考能不能也畫出個熊貓。就是“別人能做,我為什么不能做”的執拗勁,遇到問題不服輸,要征服一切困難的執著精神,燃起了韓老師對計算機科學的興趣,引領他一步一步走進計算機的世界。
說到此,韓老師興奮地拿起筆,幾下畫出了個平面直角坐標系,形象地描述了研究的方向。沿橫軸箭頭代表新問題,沿縱軸箭頭代表新方法,選取其中任意一點,或是拿新方法研究舊問題,或用舊方法研究新問題,只有新問題與新方法的交集,才是研究課題的突破點。由此看來,要想有一定的研究成果,就要把就問題和就方法掌握牢固。
韓老師現在所研究的生物信息就是一個很前沿的科學,而韓老師研究的課題也都在比較尖端的領域。這正表現出韓老師勇于挑戰自我的一面。韓老師表示,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自己很可能“活到老,研究到老!”
教育學生,引導才是第一要務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韓老師著重指出教師引導學生的作用是很關鍵的。引導學生,就不是滿堂灌的把知識塞到同學腦子里,而是通過提問等方式激勵同學主動思考、分析問題,甚至是自己提出問題,并想辦法找到答案。上課時,韓老師會設置這樣一個互動環節,用老師編編輯的隨機點名的程序抽同學回答問題,回答優秀的同學還可以得到豐厚的獎勵??赡苁瞧綍r成績多加一分,可能是一只簽字筆,亦可能是一本兩厘米厚的好書。在韓老師精心挑選的問題中,有的是與課本關系比較密切的,也有一些是與實際應用緊密聯系在一起的。韓老師認為,只有把理論應用到實踐中才會給他們注入新鮮的活力與生命。同學們也是在不斷地嘗試中,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起自己對科學的興趣。
韓老師非常有把握、很有自信的說:“只要同學按照他的要求把知識學習扎實,不敢說和清華北大的學生相比,我們的學生至少不會比北理工或者北郵的學生差。”當被問及充滿把握的原因時,韓老師自信的笑笑,很肯定的說:“因為經過我們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有足夠的能力去和他們競爭。”
思想有多遠,就能飛多遠
談到大學生活,韓老師很喜歡這樣一句話:“大學生就想天空中自由飛翔的鳥兒一樣。思想有多遠,就能飛多遠。”然而,很重要的一點,是要求同學學會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在學習上,韓老師把掌握知識的含義不僅僅局限于考試分數上,更重要的是看自己掌握了什么能力。韓老師強調指出,同學們要知道自己喜歡什么,并為其“努力”付出,“是‘努力’付出,而不僅僅是付出。”你說自己喜歡玩游戲,可以,其實同樣是玩,不同的人“玩”的方向是不同的。老師也會玩一些小游戲,但在玩的過程中,老師會想游戲是怎么編輯出來的,還有哪些不足是可以改進的,并要研究出具體的改進方法,相比之下,有些同學玩游戲就是在乎如何闖關通過。
韓老師認為應用很重要,這也是同學普遍缺乏的能力。在這方面,老師也下了一番苦心。老師運用一些在找工作的學生反饋的實用性比較強的信息作為實例,提高同學的學習興趣。一次,一學生把應聘時的題目拿來與老師討論,晚上10點半,韓老師在給予指點后也心癢的睡不著覺,于是從晚上11點一直工作到零點半,并在第二天把題目拿給了大三的同學,讓學生對今后就業也有一定的認識,了解了自己的不足,加強應用技術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