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動大學生黨員了解農村、服務農村的工作,使他們在志愿服務中增長見識、增強本領,進一步樹立服務人民、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艱苦奮斗的理念。12月1日下午,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學生第一黨支部走進京郊農村——淶瀝水村,開展紅色“1+1”直接對接與共建活動,受到村主任張進奎——我校我院05級校友、現任職淶瀝水村大學生村官的崔學征的熱情接待。
張進奎主任向支部黨員介紹了淶瀝水村的相關情況。淶瀝水村位于房山區中部周口店鎮,是一個遷移村,大部分村民已經外遷,村里目前有46戶村民,100多口人(多為老年人),村支部有黨員29人,支部構成完整。在與村支部對接交流過程中,大家了解到現在村里面臨的飲用水問題,無論從汲水設備和方式、還是水質水量保障上都還比較困難。
聽完張主任介紹后,化工學院第一黨支部學生黨員李柰同學,向共建黨支部介紹了我黨支部的構成和建設情況,并表明了支部對接和共建活動的目的與決心:對接后,大學生黨員們將定期進行實踐活動,將以“服務村民、幫助建設新農村”為目的,發揮生物工程專業的學術優勢,以宣傳作為切入點,并以逐級推進的方式與淶瀝水村建立長期聯系,以先進科技和文化下鄉、重點支援幫扶。雙方協調以后將以互動的方式開展大學生黨員志愿服務與社會實踐活動。并且,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和諧家園,攜手共建”為主題,進一步弘揚科學發展觀,共同努力構建和諧、文明、富足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學生支部書記徐瑾老師與張主任共同為共建基地揭牌并留念,同時黨員代表將支部黨員共同捐贈的愛心禮品——羽毛球拍、毽子、乒乓球拍等贈送給共建黨支部,希望對村民空閑的文娛活動提供幫助。接著,崔學征校友與大學生黨員們交流任職農村的工作體會:“兩年的村官生活真的很難,一個城市孩子來到偏遠的農村,而且村子那么困難,起初他想過放棄,但是最后他還是堅持下來了。他的目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輔佐村長和主任做一些需要用電腦處理的工作,并幫助村民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現在,我們的村官校友已經和村民打成一片,贏得了村領導和村民的尊重和認可。
此次活動,使鮮有農村生活經歷的大學生同學們,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進步和不足有了更加實際的了解,并且開始思考如何用所學的專業知識去幫助別人。這也正是紅色“1+1”共建實踐活動之于大學生成長成才的特殊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