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下午,經濟學院在阜成路校區召開了以“實施深度課程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主題的本科生教學工作會議。譚向勇校長出席了會議并做了重要講話。會議分三個階段舉行,分別由楊德勇院長和李寶仁書記主持,全體教職工參加了會議。
譚校長透過厚厚一沓的數據資料,指出經濟學院本科生教學中存在著少數教師承擔課程偏多、所上的課程之間沒有太多聯系、教學和科研沒有緊密結合、少數課程名稱不規范等問題。最后,他提出了幾點希望,一是老師們要處理好教學和科研的關系,通過科研提升自己在社會的知名度,提高教學水平,改善生活待遇;二是爭取只講兩門課,所講課程的方向要相對集中,不過分依賴多媒體,要強調原理和方法,提高講課的藝術性和科學性;三是老師除授課之外,要多和學生交流,給學生多一點關愛。譚校長有理有據的分析,設身處地為教師著想,處處再現了精細化管理的精髓,深深觸動了經濟學院的老師。
教務處處長張曉堂解釋了如何通過學評教指標的修訂來對教師課堂教學進行更為科學的評價;目前學校本科生教學存在總學時太多,課程太多,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過少、長期處于疲于應付等問題,這也是學校要實施深度課程改革的主要原因。通過構建與國際接軌的課程體系,使老師講課的數量減少、質量提高,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強,有助于學風放入建設。張處長希望以經濟學院為試點,探索深度課程改革的最佳路徑。
教學副院長郭馨梅通過系列數據,向老師們展示了自2005年秋季以來經濟學院本科生教學的基本情況,并提出了學院為進一步提高本科生教學質量而要做的經常性工作、重點推進的工作和近期具體要開展的工作——“一、二、三”工程,即一(每一個專業,每一位教師),二(每學期改造二門課,每位教師講二門課),三(三年的時間),即用三年的時間完成經濟學院專業課程體系的再造,基本實現一位教師二門課的深度課程改革的目標。
隨后又進行了分專業討論和匯報總結會。最后,楊德勇院長總結強調,課程深度改革是手段,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是目的。我們要正確看待學評教各項指標,認真聽取期中教學檢查座談會學生們的意見,圍繞學校教學中心工作,認真思考,減少課程總量,壓縮工作量,讓學生學習輕松,讓老師們釋放壓力。經濟學院作為歷史悠久、規模較大的學院,精英云集,我們的學科建設、科研工作、學生和工會工作都走在前列,教學工作也應借這次會議東風,通過“一、二、三”工程,在不遠的將來實現新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