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做好我校在“十二五”期間的信息化建設工作,7月10日至14日,網絡中心主任劉翠玲教授率中心各部門負責人或技術骨干參加了由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教育信息化分會組織的首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管理與服務專題培訓與研討”研修班,此次培訓在中山大學舉行,來自全國14所高校的網絡信息中心負責人共有30多人參加了交流活動。
培訓研討內容安排十分豐富,采取了授課、實地參觀和提問互動相結合的方式,中山大學網絡與信息技術中心的相關負責人以本校的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實際案例為基礎,以多年來在數字化校園建設中的得失經驗為主線,全面介紹了中山大學數字化校園建設在采取“統一領導、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理和一把手原則”的建設歸一路線;“一個主旋律、一套整體方案、一個牽頭部門、一個大環境、一個中心、一支隊伍、一批人才” 的管理歸一路線;以及堅持“統一數據庫、統一標準、統一開發平臺、統一用戶管理、統一門戶”的技術歸一路線的理念下,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歷程,并就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組織規劃、項目管理、數字校園生態系統建設,運行與維護體系建設與管理,網絡與信息安全體系建設與管理,應用與信息服務體系建設與管理,績效考核,中心文化建設等方面做了詳細的介紹。
中山大學網絡信息化建設從實踐出發,圍繞“歸一路線”的理念,主要有三個方面特點:第一,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組織、規劃要與國家制定的發展規劃保持一致,必須圍繞學校制定的發展戰略規劃,注重用戶的需求和體驗,提升信息化技術價值。對于數字化校園建設項目管理要建立合適的項目管理機制及實施管理規范,能夠提高團隊的項目管理水平和效率。第二,IT運維與管理體系通過CMDB子系統、運行監測子系統、流程管理子系統有機結合,對數字化校園涉及的各類IT基礎設施進行管理及監測,注重安全體系的建設與管理,通過幫助臺傳遞IT服務價值。第三,對于組織文化建設不能忽略,通過績效管理與考核激勵員工業績持續改進并最終實現組織戰略以及目標。
培訓期間,參會同志認真學習培訓內容,就如何把中山大學的經驗與本校的實際相結合等問題與各兄弟院校進行了廣泛的交流,參觀了中山大學主控機房、呼叫中心及前臺服務大廳,收集了信息化建設的相關資料,我校參加此次培訓既鍛煉了隊伍,也為在十二五開局之年我校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了寶貴的可借鑒的經驗。
信息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難以實現 “一夜暴富”、“立竿見影”,必須堅持漸進式的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思路。我們堅信,在全校上下高度重視、全校各部門的共同努力與參與下,我校的信息化建設一定能夠實現彎道超車,一定會有更多的信息化成果惠及全校師生。
附:中山大學網絡與信息技術中心(http://inc.sysu.edu.cn)
中山大學網絡與信息技術中心成立于1994年,是中山大學直屬單位,是學校服務支撐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校信息化建設的規劃、政策制定、項目建設、管理與實施的統籌協調部門。中心目前實行分中心管理模式,分別為:網絡分中心、信息分中心、教育技術分中心、高性能與網格計算分中心,以及四個直屬部門,分別為辦公室、北校區IT服務部、珠海校區IT服務部、東校區IT服務部。現有員工91人。主要職能是:
l 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的規劃與實施;
l 校園網絡建設與管理;
l 教育技術的規劃、研究、推廣應用及教育技術專業研究生培養工作;
l 網絡教育資源的規劃、制作以及網絡教育平臺的運行管理,多媒體教室的建設與管理;
l 學校高性能與網格計算領域應用規劃的制定、平臺的管理、運行及服務工作;
l 學校信息管理系統和醫療信息共享平臺的規劃與建設實施;
l 學校信息化規劃、信息化標準規范與相關制度建設;
l 負責信息化安全的技術保障以及全校IT應用的技術支撐和服務工作。
“服務提升價值,創新促進發展”是其核心工作理念,中山大學數字化校園開始于以全校應用為特點的“整體主義時代”的第一代數字化校園,邁進了以實現全局應用與個人應用有機結合并使個性化應用得到充分滿足的“人本主義時代”的第二代數字化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