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臺前的21塊展板,在軍訓的場地里鼓勵著每一個連隊,在評比的舞臺上散發著青春的光芒。哈尼克孜和祖力皮亞制作的二十連展板“食品學院No.1”,因布局“整齊”得到了評委的青睞,在評比中榮獲三等獎。
哈尼克孜和祖力皮亞是來自新疆喀什的維吾爾族女孩,心靈手巧的她們在二十連展板上繪出自己的才華。8月31日是維吾爾族的開齋節,學校規定新疆學員可以免訓一天,但哈尼克孜和祖力皮亞卻主動申請訓練,指導員陳昊陽考慮到她們的特殊情況,加上對她們特長的了解,決定安排她們制作展板。得知自己的作品得獎后,祖力皮亞難掩心中的喜悅:“真沒想到會得獎,我們為二十連爭光了。”
哈尼克孜和祖力皮亞在中學時就是班上制作黑板報的主力,哈尼克孜開心地說:“我特別喜歡畫畫,無論花多長時間來完成一幅作品都不會覺得累,而且我喜歡隨機構思,手隨心動。”祖力皮亞高興地補充道:“老師為我們提供了充足的材料,給了我們一個自由發揮的平臺。”
哈尼克孜喜歡軍訓。“在軍訓中我和其他同學可以互相認識,一起交流,成為很好的朋友。”哈尼克孜告訴記者,剛進大學時,她曾擔心與其他同學在溝通上有障礙,但軍訓幾天下來,她發現同學們對新疆的特色十分感興趣,也很熱情,有些舍友還主動跟她學維語。“我已經跟哈尼克孜學會了很多的維語,而且知道維語是從右向左寫的,覺得特別有意思。”她的舍友張楠說。
在制作展板的過程中,祖力皮亞和哈尼克孜配合默契,為表現整體的協調性,她們采用對稱的方式,勾勒花邊,把葡萄,西瓜等水果運用其中,不僅展現了新疆地區的特色,而且突出了食品學院 “關注食品”的主題,體現出二十連展板“整齊”的特色。她們僅僅用了五個小時的時間完成了對展板設計的整體構思和制作展板的過程。原來,哈尼克孜和祖力皮亞都曾在烏魯木齊66中讀初中,高中時,受國家政策影響,祖力皮亞去了深圳,哈尼克孜去了天津,分別就讀于兩地的“新疆班”。“我們在來北京的火車上再一次相遇,聊天后知道,我們不僅就讀于同一所大學,而且還在同一個專業,我想是真主的保佑讓我和哈尼克孜再次重逢。”祖力皮亞說。
哈尼克孜和祖力皮亞從小就有自己的夢想,現在的她們更有了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崇高的理想。哈尼克孜從小就向往首都北京,她坦率地說:“我一直想來北京看看,所以才報考了北京的學校。我平時比較關注熱點新聞,特別注意食品安全問題,食品這個專業學出來不僅有工作可干,而且可以幫助人民。”祖力皮亞從小的理想就是學醫,因為整個喀什市沙車縣的醫院都沒有一個能夠做大手術的醫生,“我希望自己學成后可以回到我們的縣里幫助病人。”祖力皮亞看著家的方向,臉上帶著微笑說,“雖然現在被調劑到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專業,我也會很努力地學習,將來為我的家鄉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