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2009級應用化學專業研究生張翔燕所撰寫的“Luminescent properties and energy transfer of Ce3+,Tb3+ co-doped NaBaPO4 phosphor” ,“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Novel LiSrPO4:Dy3+ Phosphor”和“Combustion Synthesis and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blue NaBaPO4:Eu2+ phosphor”3篇論文,相繼被美國電化學會誌《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英國《Materials Research Bulletin》和《Journal of Rare Earths》,錄用。3種雜志均為SCI和EI源期刊,在稀土發光材料領域擁有一定知名度。2010年影響因子分別為2.42,2.145和1.086。論文工作得到了2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批準號:20876002;20976002),指導教師孫家躍教授。
論文采用傳統的高溫固相合成法,分別合成了NaBaPO4:Ce3+,Tb3+、LiSrPO4:Dy3+、NaBaPO4:Eu2+等3種熒光粉。通過X-射線衍射譜(XRD)、掃描電子顯微鏡(SEM)等實驗,對樣品進行相組成分析和微觀形貌表征。分別采用了紫外激活熒光光譜(PL)和激光瞬態熒光光譜技術,研究了熒光粉的熒光壽命(lifetime),以及d-f和f-f電子躍遷發射行為;完成了相關的量化學計算;較為系統地研究了稀土離子Ce3+-Tb3+間的能量傳遞過程,建立了模型,探討了此發光體系中的能量傳輸機理,并求出了敏化劑與激活劑間的能量傳遞臨界距離。研究結果將為開發新型白色發光二極管(w-LEDs)熒光材料,提供理論依據與技術支持。可望在光致變色防偽顏料等方面獲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