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食品學院應用化學專業(yè)09級研究生王石和環(huán)境科學專業(yè)09級研究生孫苒荻撰寫的論文分別在SCI源期刊發(fā)表。
王石撰寫的論文“Preparative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Alkylamides from Zanthoxylum bungeanum Maxim by High-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在SCI源期刊《Journal of Liquid Chromatography & Related Technologies》 2011年34卷1-13頁發(fā)表,該期刊為美國期刊,是國際知名的分離技術類專業(yè)期刊。 該文對中餐菜系的常用調(diào)味料花椒中的麻味素進行研究,引起了國外同行的極大興趣。花椒麻味由一類含有多個不飽和雙鍵的長鏈脂肪酰胺類化合物構成,這類化合物因存在異構體,穩(wěn)定性差,分離難度較大。研究中采用先進的高速逆流色譜技術,從我國主要品種“大紅袍”花椒中一次性快速地純化出Hydroxy-α, β and ε-sanshools三個異構體,并采用紅外光譜、核磁共振、液-質(zhì)聯(lián)機鑒定了結構。研究結果證實了構成我國花椒品種麻味的物質(zhì)基礎有別于日本等其他國家的花椒品種。該文內(nèi)容是在我校05級本科生楊維畢業(yè)論文工作基礎上的進一步深化。
花椒麻味素除了作為調(diào)料給人麻味口感外,還具有抑菌、祛風除濕、殺蟲和鎮(zhèn)痛等多種功效,在食品,醫(yī)藥,化妝品等方面都有廣泛的應用價值。目前,花椒麻味素尚未實現(xiàn)工業(yè)化生產(chǎn),其標準品市場上不能獲得。花椒麻味物質(zhì)的純化對充分利用我國豐富的花椒資源,實現(xiàn)花椒的品控標準化,開發(fā)新產(chǎn)品,具有巨大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王石同學所在研究小組隸屬于孫寶國院士負責的北京市食品風味化學重點實驗室、北京市高等學校食品添加劑與配料工程中心,論文研究工作受到了北京市教委科技發(fā)展計劃重點&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 KZ201010011011)和北京市教委科技創(chuàng)新平臺——香料化學研究開發(fā)平臺項目的資助(201049-50),指導教師為食品學院謝建春教授。
孫苒荻撰寫的“Photoluminescence studies on a new red emitting Sm3+-doped alkaline-earth vanadate phosphor:Ca3Sr3(VO4)4:Sm3+,Na+”被國外SCI源期刊《Optoelectronics and Advanced Materials-Rapid Communications(OAM-RC)》收錄,另外其撰寫的“Facile room temperature morphology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SrSO4 microcrystals”論文被英國皇家化學會的《CrystEngComm(晶體工程通訊)》EI源期刊錄用,其中CrystEngComm的2010年影響因子為4.006。
孫苒荻的第一篇論文采用X射線衍射方法、掃描電子顯微鏡和激光拉曼光譜等技術,系統(tǒng)研究了不同反應條件對SrSO4晶體形貌和尺寸的影響,并對其晶體生長機理進行了探討。研究成果有望在信息存儲、定量測定輻射劑量、紅外探測等領域得到應用。在第二篇論文中,研究采用沉淀法合成多種形貌的電子俘獲材料SrSO4:Sm3+。討論了在不同反應條件下,晶體形貌的變化規(guī)律和生長機理。通過掃描電子顯微鏡(SEM),高分辨透射電子顯微鏡(HR-TEM)和熱釋發(fā)光光譜(TSL)等技術,對樣品分別進行了微觀晶體結構、形貌表征和電子俘獲性能測試;探討了Sm3+離子對粉體產(chǎn)物晶體結構和發(fā)光性能的影響。 2篇論文的研究結果有望在紅外探測、光存儲和固體輻射劑量及閃爍體等領域獲得應用,并為該領域新材料研發(fā),提供基礎數(shù)據(jù)與技術支持。
此外,孫苒荻同學撰寫的“Systematic turning the size of modified SrSO4 microrods via a template-free hydrothermal Synthesis”論文,投到SCI和EI源期刊荷蘭《Journal of Physics and Chemistry of Solids》雜志,通過了1審。
孫苒荻論文研究工作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指導教師為理學院孫家躍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