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六五”普法開局之年,為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根據國家及北京市關于認真開展 “12.4”全國法制宣傳日系列宣傳活動的相關要求,學校近期將開展“12.4”全國法制宣傳工作。現在新聞網對憲法、“六五”普法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相關知識進行介紹。
認真學習憲法 維護憲法權威。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國安邦的總章程,深入學習宣傳憲法,是法制宣傳教育的基礎性、根本性和重點工作。中共中央、國務院轉發的《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作出的《關于進一步加強法制宣傳教育的決議》都把加強學習和宣傳憲法放在了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首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根本大法,規定擁有最高法律效力。中華人民共和國共制定過四部憲法,現行的第四部憲法在1982年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并經過了1988年、1993年、1999年和2004年四次修正。憲法內容包括“總綱”、“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國家機構”、“國旗、國歌、國徽、首都“四章,共138條。
憲法以法律的形式確認了中國各族人民奮斗的成果,規定了國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務,是國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國各族人民、一切國家機關和武裝力量、各政黨和各社會團體、各企業事業組織,都必須以憲法為根本的活動準則,并且負有維護憲法尊嚴、保證憲法實施的職責。
開展 “六五”普法宣傳 加強法治理念教育
“六五”普法規劃實施,恰逢“十二五”規劃開局,為“十二五”時期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創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是法制宣傳教育工作承擔的重要任務。
從1986年開始,我國已連續實施了5個五年普法規劃,廣泛普及憲法和法律知識,深入推進各項事業依法治理,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在我們這樣一個缺乏法治傳統的國家建設成為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真正做到全社會都崇尚法律、遵守法律、維護法律,依然任重道遠。
《中央宣傳部、司法部關于在公民中開展法制宣傳教育的第六個五年規劃(2011-2015年)》于2011年7月27日正式公布。該規劃分為五大部分,包括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工作原則,主要任務,對象和要求,工作步驟和安排,組織領導和保障等方面。規劃還特別強調了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堅持以人為本,服務群眾;堅持分類指導,注重實效;堅持學用結合,普治并舉;堅持與時俱進,改革創新等幾個應遵循的原則。
規劃提出了今后五年普法的十大主要任務,分別是:突出學習宣傳憲法;深入學習宣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和國家基本法律;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深入學習宣傳促進經濟發展的法律法規;深入學習宣傳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法律法規;深入學習宣傳社會管理的法律法規;加強反腐倡廉法制宣傳教育;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繼續深化“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主題活動;深入推進依法治理。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發展歷程的全景回顧
第一階段,重新起步階段,時間是從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到新憲法頒布,特點是法制建設重新提上黨和國家的重要議事日程,立法機構重新建立或者恢復,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制定了一批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急需的法律法規;制定的現行憲法,為法律體系建設提供了憲法基礎;初步確立了符合國情的立法體制。這些顯著成就,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的重要開端。
第二階段:全面展開階段,時間是從黨的十二大召開到黨的十四大前。特點是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制定了一批適應改革開放、維護社會穩定和現代化建設需要的重要法律;立法體制、立法程序和工作機制不斷完善,立法機構不斷健全。這些重要進展,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打下了堅實基礎。
第三階段:框架形成階段。時間是鄧小平南巡發表重要談話、黨的十四大召開到黨的十五大召開前后。特點是緊緊圍繞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任務,對憲法作了第二次修改;加快立法步伐,抓緊制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方面的法律,同時也注意制定好其他方面的法律;在立法指導思想、立法制度和工作機制上取得新進展。經過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框架初步形成。
第四階段,初步形成階段。時間是從黨的十五大召開到黨的十六大召開前后。特點是,緊緊圍繞全面貫徹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和實現立法工作總目標,加強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質量;對憲法作了第三次重要修改;對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進行總體研究,提出落實立法工作總目標的任務和措施;制定立法法,使立法制度和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經過努力,初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第五階段,基本形成并形成階段。時間是從黨的十六大召開到2010年底。特點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以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為目標,以提高立法質量為重點,繼續加強和改進立法工作;對憲法作了第四次重要修改;抓緊制定在法律體系中起支架作用的法律,集中力量突破重點難點立法;科學立法、民主立法邁出新步伐;對現行法律法規進行全面清理,使法律體系更加科學和諧統一。經過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如期形成。
(以上內容源自:中國普法網、中國人大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