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26日,北京工商大學隆重召開本科教學綜合改革會議。對外經貿大學陽和平(Dr. Fred Engst)教授以“中美教育思想差異”為主題,從統計學課程教學入手,對如何上好一門課提出了諸多可借鑒的方式方法。
陽和平教授生在北京、長在西安,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人生經歷極富傳奇色彩。他曾在美國三所不同高校任教六年,親身體驗中美兩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報告中,他對中美兩國教育教學思想的差異進行了幽默風趣的分析和反思。
他認為,美國教育倡導多樣性。由于社會、行業、職業的多樣性,教育模式也是多樣化的。不同的高校培養學生的側重點有所不同,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與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等方面各具特點。在教育理念上著重強調對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的培養,學生的學習動力來自于自身的好奇心和對知識的渴望,并非為了應付考試。
根據自己的經驗他指出,要通過啟發式教學和互動式教學使課堂教學生動化、藝術化。在統計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把信息化教學的“Clicker”計算器引入到課堂,更好地服務于教師與學生的即時溝通。多樣化教學方法的運用,歸根到底還是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批判思維能力。
他認為,教育的目的并非為了篩選人才和增長知識,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思維能力之間不能畫等號。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學生具備獨立思考的能力,在于啟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應當大力提倡全人教育,教育不光為市場服務,還要培養學生的探索、批判、分析問題的方式方法。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教師教學還要抱著謙虛的態度,方能成為培養出合格、有競爭力的大學優秀人才。
附:陽和平教授簡介
陽和平,1952年出生在北京(宋慶齡親自為他取名),長在西安國營草灘農場,是美籍農業專家陽早(Sid Engst)與寒春(Joan Hinton)的長子。美國拉特格斯大學經濟學博士。曾在特拉華州立大學、西切斯特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等大學擔任教授,長期給本科生授課。研究領域:計量經濟學、宏觀經濟、發展經濟學。講授課程:計量經濟學、統計學、發展經濟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