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北京日報》、人民網、千龍網等媒體報道,2011年度“感動海淀”十大文明人物評選結果日前揭曉,“身殘志堅,坐在輪椅上讀博士”的自強模范路蒙佳、“風雨無阻,義務修車20萬輛”的奉獻模范徐士銀等十人獲此殊榮。“感動海淀”十大文明人物評選活動自2011年9月啟動,通過社會征集、組織推薦、和個人自薦三種方式向全社會征集,10位獲獎者最終從85位候選人中通過專家推選、網絡投票選出。此外,向社會公開征集評選出的“海淀精神文明”標志也同時揭曉。數十萬居民參與了“感動海淀”十大人物的投票。十大文明人物溫情的點滴事跡,淳樸的人生觀、樸素的感言,讓參加頒獎典禮的現場觀眾感動不已。
海淀區位于北京市城區西北部,面積4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2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219萬人。海淀具有科研教育資源高度密集高、新技術企業聚集、文化旅游資源豐富等特點。近年來,海淀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成效顯著,先后獲得全國科技進步示范區、國家級生態示范區、全國雙擁模范城、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城區、全國科普示范區等諸多國家級榮譽,為創建首都文明區奠定了堅實基礎。為進一步推動全區精神文明建設再上新臺階,加快建設環境優美、和諧宜居的高科技核心區,為“十二五”時期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奠定基礎,2011年6月25日,海淀區召開創建首都文明區動員大會,并成立了工作機構,正式吹響了創建首都文明區的總號角。海淀區從實際出發,分別從建立組織領導體系,形成創建合力;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升市民文明素質;明確創建抓手,深化文明基礎創建;突出創建重點,著力環境綜合治理;把握創建關鍵,大力保障改善民生等五個方面,突出重點、破解難點、塑造亮點,積極推動創建工作不斷向縱深發展。
我校自2005年起連續榮獲首都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授予的首都文明單位光榮稱號。目前,學校已經積極投入到海淀區創建首都文明區相關活動中,并組織師生參加了“文明海淀”攝影大賽、“海淀精神文明”標志(LOGO)方案征集活動等,后期還將開展一系列道德文明宣傳活動,努力使文明有禮理念深入人心,為首都文明建設貢獻力量。
此外,“北京精神”春聯征集活動網絡投票已經開始,請廣大師生積極參與,網址為:http://app.bjwmb.gov.cn/bjwmb/chunlian/chunlianUI.do
附:“感動海淀”十大文明人物事跡簡介
杜榮興,男,46歲,武警警種指揮學院上校警官。先后4次榮立三等功,連續六年被評為優秀機關干部,兩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愛人身患絕癥不離不棄,用真誠延長妻子生命;身臨車禍現場臨危不懼,用真情搶救遇險母子;面對50萬元巨款拾金不昧,用真心連夜尋找失主;慷慨解囊資助2名學生,用真愛幫助完成學業。
賈秀榮,女,58歲,居住于北太平莊街道新外大街3號社區。曾獲“北京市孝星”稱號。她常年照顧多病的93歲高齡婆婆和自己的母親。賈秀榮的丈夫在13年前被檢查出患了癌癥,而且僅僅8個月就離開了人世,賈秀榮的婆婆精神受到強烈刺激,生活基本無法自理,一切都需由賈秀榮來照顧,十多年來她就是這樣堅持著,從沒有怨言。
栗翠華,女,55歲,海淀區人民檢察院高級檢察官。多次獲得優秀干警、先進工作者、嘉獎、三等功等榮譽。她從檢三十余載,始終工作在檢察一線崗位上。近年來從事未成年監所檢察工作,她以一顆慈母之心,教育、挽救每一個失足青少年;她以對事業的執著與追求,撫慰著每一位缺失的心靈;她以微簿的收入,為未成年人購買大量的學習及生活用品,費用達兩萬余元,使千余名未成年人得到關愛。
路蒙佳,女,31歲,北京技術交易促進中心職員。曾獲“北京市先進工作者”“北京市殘疾人自強模范” “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先進工作者”稱號。她是一名身殘志堅、頑強拼搏、奮發努力的殘疾人,從事金融翻譯工作。她在輪椅上取得了博士學位,迄今為止,她已翻譯了總計330余萬字的專著,并積極參與奧運會志愿服務等社會公益活動。她的樂觀和堅強感染著身邊的人們。
孫麗,女,44歲,北京市中關村醫院呼吸科和ICU主任。曾榮獲“北京市百名優秀青年醫師”“北京衛生系統先進個人”等稱號。她從醫21載,在漫長的歲月中,救死扶傷是她人生的最高追求,為了患者,她可以廢寢忘食,為了患者,她可以不顧家庭,即使患癌癥的母親動手術時,她還在忙于工作。她心心念念的永遠是病人的生命健康。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地方百姓,在她的帶領下,組建了中關村醫院呼吸科與ICU,使醫院呼吸系統疾病診治水平邁上了新臺階。
徐士銀,男,83歲,中科院空間中心離休干部。曾榮獲民政部、勞動部、全國總工會授予的“優秀共產黨員”等稱號。八十年代離休到今一直風雨無阻地義務為大家修車,所修自行車已達20多萬輛,受到居民的深情愛戴和尊敬。老人還堅持在社區撿拾狗糞和釘子,以免別人踩到狗糞或車胎被釘子扎壞。徐老退休后不久就提出將來要捐獻遺體,經過本人意愿并征得家人同意,海淀公證處為他辦理了遺體和眼角膜捐獻手續。
楊曉粉,女,30歲,北京農業大學附屬中學語文教師。四年來,沒有午休,沒有閑談,沒有與家人共進晚餐的時刻——她默數著班里那些落寞無助的孩子的名字,無數次談心,無數次鼓勵,無數次叮嚀……歲月無聲,揮灑的汗水無聲,艱難躑躅的腳步無聲。三百六十五個日夜,一顆真誠的心在平平淡淡的舉動里綻放著璀璨奪目的光芒,感動了無數家庭,感動了全校師生。
張喜忠,男,52歲,北京老兵保潔服務中心經理。曾獲“全國社區志愿者”“首都奉獻奧運好市民”“文明北京新市民”等榮譽稱號。作為一名河南來京的流動黨員,他主動承擔了社區殘疾人、孤寡老人、困難戶的下水道疏通保潔工作,十余年來累計提供義務服務近2000小時。汶川地震后,帶領3名流動黨員自發趕赴災區,會同解放軍官兵連續奮戰十晝夜,挖出6名被埋群眾。2010年,帶領4名流動黨員奔赴云貴干旱災區,幫助受旱村莊尋找水源,并走訪慰問了100多戶軍烈屬老黨員。
趙建國,男,60歲,集美家具城市場有限公司董事長。他經營的集美家居,是發展的三十年,也是奉獻的三十年。集美從當初的揀磚頭瓦塊建廠房,發展到如今大廈高聳的規模;從當初的捐資助教,到如今的救助大災難,累計社會捐款已達數千萬元。有人問他為什么要這么做?趙建國的回答只有兩個字:責任。
周平,女,54歲,甘家口大廈董事長。在她的帶領下,全體員工連續11年取得在全國社區百貨單店中銷售名列前茅的驕人業績,企業榮獲“中國商業品牌企業”等各項榮譽五百個。她外表纖弱、娟秀,內心卻堅強、執著,她以嚴謹的經營作風和務實的治業精神,以對事業的執著追求和頑強的拼搏精神,把誠信、親和、精細、奉獻化作動力,全身心撲在經營事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