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為配合學校本科教學綜合改革,藝術與傳媒學院中文教研室召開《大學語文》綜合改革暨期末教學總結會。學校黨委書記孫堯東出席會議并講話。藝術與傳媒學院院長羅子明、副院長林剛、鄭子云和中文教研室全體老師參加會議。會議由林剛副院長主持。
中文教研室主任王新惠首先匯報了近年來《大學語文》課程建設情況,逐一介紹了課程教學大綱、考試試題說明、課程改革的論證報告和實施方案及新教材編寫體例。劉莉、楊柳、趙明正、夏京春、王妍慧、張新贊等老師則重點圍繞全球化語境中母語教學危機、當今社會人文精神缺失、以人文教育為核心的大學通識教育、教材和考試改革等相關問題做了精彩發言。
鄭子云副院長和林剛副院長則分別就不同學院和專業對《大學語文》課的需求情況、中文本科專業申報給出了中肯意見。
羅子明院長認為,《大學語文》課程要培養的不是文學家,教師作為文學教育者,在人文熏陶的同時,應加強學生實際的文字運用能力;教材改革要盡量能滿足各個專業學生的需求。
在認真聽取各位老師發言的基礎上,孫堯東書記認為,大學最缺的是人文素質教育。應試教育最大的傷害是人文素質教育。孫書記從歷史、現實和當下學校的實際情況分析了人文素質教育缺失的根源所在,并重點指出“社會商業化”造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人們對傳統文化缺乏應有的“敬意”。孫書記建議,一定要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穩步推動《大學語文》教學改革;要認清大學教育目的,真正把文學教育與人生結合起來,與當下社會結合起來。他主張以《大學語文》為代表的人文素質課,不在多,而在精;教學方法上,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去閱讀文學經典文本,在中外古今的比較中體驗文學之美;并且要把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結合起來。
孫書記的發言引發了學院各位老師的熱烈回應。大家在研討中紛紛表示,一定要盡快適應我校本科教學綜合改革要求,在課程建設已有成績的基礎上,繼續推進以《大學語文》課為核心的語言、文學、文化類系列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考試方式等方面的綜合改革,既要注重貫徹課程本身所特有的人文素質教育要求,又要結合我校各專業培養應用型人才重視實踐的要求,在提升我校本科學生的母語閱讀與寫作能力方面多下工夫,多作調查研究,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為學校的本科教學綜合改革和人才培養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