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協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于2013年3月3日在北京開幕。目前,已收到提案1079件,涉及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城鎮化、醫藥衛生、教育等大家關注的熱點問題。今年,政協的一號提案鎖定為綠色農業和食品安全。多家媒體報道了政協一號提案關注綠色農業發展的問題。
此次兩會,全國政協委員、我校食品學院汪蘋教授的提案是:“建立鉛蓄電池回收體系”。提案針對新能源的隱患問題,提議建立相應的回收體系。光明日報、新浪、中國網、和訊網等均對此進行了報道。詳見學校新聞網《媒體工商》,鏈接地址:
3 月4日,《中國化工報》發表文章《政協一號提案聚焦綠色農業》,文中報道了汪蘋教授對該提案的介紹,現將全文予以轉載。
代表委員建議加大農化產品技術創新與施用創新力度
中化新網訊 3月2日,記者從全國政協提案委員會獲悉,由九三學社中央提交的《關于加強綠色農業發展的提案》成為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第0001號提案,建議因時因地發展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綠色農業發展模式,構建綠色農業產業體系。這一議題也是很多業內代表委員關注的焦點,大家紛紛表示,應加大技術創新以及農化產品施用方法創新力度,著力構建現代綠色農業體系。
該提案指出,目前我國大部分地區的農業發展模式還很粗放,存在著資源消耗大、浪費嚴重、污染加劇等突出問題。我國化肥年使用量5400萬噸左右,居世界第一,但利用率低。例如氮肥當季利用率僅35%左右;每年因不合理使用農藥造成的農藥殘留事件時有發生。此外,農業生產污染日趨嚴重,根據農業部最近幾年的典型調查和定位監測表明,目前農業面源污染已經成為水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全國耕地重金屬污染面積在16%以上。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工商大學食品學院汪蘋教授介紹說,農業面源污染是導致水體總磷濃度超標、富營養化的主要原因,進而會導致藻類快速繁殖,破壞生態平衡,威脅人體健康。
九三學社中央對此建議,盡快改變粗放型的農業發展模式,提高資源效率,發展節約型農業,加快發展測土配方施肥等項目,增加有機肥所占比例;加強對廢舊農膜的收購力度,對農民購買可降解農膜實施補貼,大力推廣節水工程,制定政策扶持節水產品和節水技術。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柄生告訴記者,建設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部分,而解決由農藥、化肥施用過量造成的農業污染問題更是重中之重。提高化肥、農藥的使用效率,開發更有效的施用方法,既減少污染、降低農民的投入,還能增收。要實現這一目標,化工行業承擔著非常艱巨的任務,要及時將好的科研成果吸收、轉化、應用。
山東金正大生態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一直是國內緩控釋肥的推動者,全國人大代表、該公司董事長萬連步認為,長期以來我國肥料使用過量是導致土壤酸化的重要原因,且肥料使用結構不合理,建議政府加大力度扶持緩控釋肥、堿性肥料等的生產和推廣,將肥料立法工作盡快列入國家立法計劃,使肥料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規可循。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海波則認為,在農藥的施用方法上應該“治病于未病,防蟲于未蟲”,大力推行前移式植保。如監測到某地區可能發生病蟲害,在莊稼還沒有發病前就開始噴藥,這樣可以大大減少農藥用量。但目前我國尚沒有預防型農藥產品的相關研究。此外,他還建議,國家應該加大對農業技術服務創新的扶持力度。(文章來源:中國化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