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學校2013黨政工作要求,現將全校師生員工第三季度的健康狀況做如下提示:
一、就診患者
全校5043人次,其中:學生3331人次,占66.05%,非正常上課時間1596人次,占47.91%;教工1712人次,占33.95%。
二、就診疾病
疾病: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運動系統、循環系統、生殖系統等。
學生:上呼吸道疾病為主(53.03 %),其次為消化道疾病、運動性損傷、眼結膜炎、口腔潰瘍等。
教工:心腦血管疾病為主(54.18%),其次為呼吸系統疾病、代謝系統疾病、泌尿系統、骨關節疾病等。
三、意外事故
今年新生軍訓期間,除一般性扭傷、摔傷、摩擦傷病例外,有一位同學在宿舍因意外發生嚴重手腕部外傷,失血過多導致休克,經及時搶救挽救了生命。
外傷止血法:
(一)包扎止血法
一般用于無明顯動脈性出血。
小創口出血:
有條件時先用生理鹽水沖洗局部,再用消毒紗布覆蓋創口,用繃帶或三角巾包扎。無條件時可用冷開水沖洗,再用干凈毛巾或其他軟質布料覆蓋包扎。
大創口出血:
采用加壓包扎止血,包扎壓力應適度,達到止血而又不影響肢體遠端血運為度。
包扎后若遠端動脈還可觸到搏動,以皮膚顏色無顯變化為適度。
嚴禁用不潔物撒在傷口上,造成傷口污染,給清創帶來困難。
(二)指壓止血法
手指壓在出血動脈的近心端的鄰近骨頭上,使血管閉塞,血流中斷達到止血目的。
本法用于急救處理較急劇的動脈出血,一時無包扎材料和止血帶或運送途中放止血帶的間隔時間可用此法,能迅速有效地達到止血。
不同出血部位的指壓止血法:
1、顳動脈止血
一手固定傷員頭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壓迫耳屏上方凹陷處,可感覺到動脈搏動,其余四指同時托住下頜。
本法用于頭部發際范圍內及前額、顳部止血。
2、頜外動脈止血
一手固定傷員頭部,另一手拇指在下頜前上方約1.5厘米處,向下頜骨方向垂直壓迫,其余四指托住下頜。
本法用于頜部及顏面部止血。
3、頸動脈止血
用拇指在甲狀軟骨,環狀軟骨外側與胸鎖乳突肌前緣之間的溝內搏動處,向頸椎方向壓迫,其余四指固定在頜角前上方約1.5厘米處,向下頜骨方向垂直壓迫,其余四指托住下頜。傷員的頸后部。
本法用于頭、頸、面部止血,若壓迫其他部位無效時,勿用此法。
本法注意不能壓迫時間太長,更不能二側同時壓迫,引起嚴重腦缺血,更不要因匆忙而將氣管壓住,引起呼吸受阻。
4、鎖骨下動脈止血
用拇指在鎖骨上窩搏動處向下垂直壓迫,其余四指固定肩部。
本法用于肩部,眼窩或上肢止血。
5、肱動脈止血
一手握住傷員傷肢的腕部,將上肢外展外旋,并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頭肌內側溝搏動處,向肱骨方向垂直壓迫。
本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遠端止血。
6、尺、橈動脈止血
雙手拇指分別在腕橫紋上方兩側動脈搏動處垂直壓迫。
本法用于手部止血。
7、股動脈止血
用兩手拇指重疊放在腹股溝韌帶中點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動處用力垂直向下壓迫。
本法用于大腿、小腿和足部止血。
8、腘動脈止血
用一手拇指在腘窩橫紋中點處向下垂直壓迫。
本法用于小腿和足部止血。
9、足背動脈與脛后動脈止血
用兩手拇指分別壓迫足背中間近腳腕處(足背動脈),以及足跟內側與內踝之間處(脛后動脈)。
本法用于足部止血。
10、指動脈止血
用一手拇指與食指分別壓迫指根部兩側。
本法用于手指止血。
四、秋冬季節預防疾病提示
秋冬季來臨,天氣逐漸轉涼,空氣變得更為干燥,外周血管收縮,血流量減少,局部血液循環不暢,人的機體防御能力減弱,不僅是流行性感冒、水痘、麻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呼吸道疾病的高發季節,也是心、腦血管病的高發季節,因此做好防病工作尤為重要。
(一)注意室內通風
定時打開門窗自然通風,可有效降低室內空氣中微生物的數量,改善室內空氣質量。一般開窗通風半小時,以9:00~11:00或14:00~16:00為佳。
(二)注意保暖,合理飲食
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服;注意多補充魚、肉、蛋、奶等營養價值較高的食物,增強機體免疫功能;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蔬菜水果,提高抗病能力。
(三)養成良好衛生習慣
加強個人衛生和防護,勤洗手,勤漱口,不要用臟手觸摸臉、眼、口等部位;盡量少到擁擠的公共場所,出門戴口罩。
(四)加強鍛煉,增強體質
體育鍛煉可增強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但要合理安排運動時間和控制好運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