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公布了北京高校教書育人“最美課堂”評選結果,我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青年教師張彥琛、馬靜在此次評選中斬獲殊榮,分別榮獲一等獎和二等獎。12月11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辦的北京高校教書育人“最美課堂”頒獎典禮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共有30門課程榮獲一等獎,50門課程榮獲二等獎。市委教育工委副書記李軍鋒出席活動并頒獎。張彥琛作為一等獎獲得者受邀出席頒獎禮。
北京高校教書育人“最美課堂”評選活動是由北京市委教育工委主辦,旨在推動樹立重視課堂教學的鮮明導向,激勵引導思政課教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鼓勵帶動專業課教師加強課程思政建設,努力選樹一批政治強、情懷深、思維新、視野廣、自律嚴、人格正的思政課教學領軍人物,培育一批課程思政教學名師,打造一批教書育人樣板課堂,實現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協同配合、同向同行,共同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今年4月,北京高校教書育人“最美課堂”總決賽在中國傳媒大學舉行。經過初賽、復賽選拔,北京地區高校的50名思政課程組教師和30名課程思政組教師參加決賽比拼,由思政專家、教學同行專家、媒體記者和學生代表進行現場打分評定。
在決賽中,張彥琛主講內容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國近現代史綱要》中第七章“為新中國而奮斗”。他借用1948年中國共產黨迎接解放戰爭全面勝利的口號為線索,從口號提出的背景、口號的內容和口號傳遞的力量三個部分將教材中的內容和知識點重新組合串聯起來,通過案例分析、互動教學等方式對比共產黨如何在人心向背的較量中打贏了國民黨。其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變單向灌輸為雙向互動,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民心的轉變,實現讓同學們深刻理解“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這一教學目標。
馬靜主講內容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中“經濟全球化及其影響”。她借用《世界是平的》和《世界是彎的》兩本經濟學暢銷書,巧妙地引入經濟全球化的積極效應和負面影響,并通過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來的開放歷程闡明“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她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八個統一”為指導,既善于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講解經濟全球化發展大勢,又善于運用貼近學生的案例深入淺出地講解知識點,并通過“有溫度”“有情感”“有感染力”“有親和力”的語言娓娓道來,在輕松愉快中完成教學目標。
2020年5月,北京高校教書育人“最美課堂”評選活動舉辦以來,經過校內選拔、市級復賽和市級決賽三個階段。馬克思主義學院高度重視此次選拔活動,按照“一師一團隊”要求,集結學院特級教授、特級教師等教學骨干為兩位參賽選手組建支持團隊。支持團隊從課程設計、教學展開、教學效果、教態儀表等方面對兩位選手展開全方位指導,為兩位選手取得優異成績提供了堅實保障。
學校黨委堅持教學鮮明導向,把大力推進思政課改革作為立德樹人的主要抓手,明確思政課教師第一職責是講好思政課,采取“聽(聽課)、講(講課)、評(評課)、議(專題研究)、抓(帶頭抓)”五種方式,探索“12345”綜合舉措大力推進思政課改革:堅持一個導向(教學導向),探索“兩個掛鉤”,突出“兩項激勵”,推進“三位一體”教學體系,構建“四方評價模式”,健全五項機制,思政課教學質量顯著提升。此次獲獎是學校高度重視思政課教學效果的重要體現。下階段,學校將進一步圍繞“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么培養人”的關鍵問題,充分發揮思政課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守正創新,將“三全育人”落到實處,激發立德樹人的協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