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貫徹落實市委教育工委《關于實施新生引航工程深入開展2014級大學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精神,在新生中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9月24日,經濟學院開展“知國情、愛祖國”大講堂,邀請中國華僑歷史研究所方熊普所長為14級新生授課,結合經濟學院“情源工商,為僑服務”品牌志愿活動講授華僑歷史。經濟學院14級新生、中直僑聯志愿者以及各年級入黨積極分子300余人參加了活動。
方熊普所長就華僑形成的原因和過程、海外華僑對世界和中國的貢獻、海外華僑的現狀三部分進行了詳細闡述,加深了學生們對華僑概念的認識。針對當今大學生可從華僑群體學習的內容,方老師更是著重提及并高度贊揚了海外華僑華人“白手起家、艱苦奮斗;精打細算、善于經營;繼承傳統、融合現代;樂善好施、回饋社會”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艱苦創業的精神。從1883年李鴻章給清朝政府寫信提出“華僑”二字到中國提出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海外華僑對世界做出的貢獻包括支持當地民族獨立運動、推動當地經濟繁榮以及科技文化的發展,并以邵逸夫、陳嘉庚、正大集團、新加坡大華銀行創始人聯瀛洲為例說明了“華僑對中國乃至全世界能做出如此突出貢獻的原因,是在接觸西方文化熏陶的同時,還保留著自己對祖國母親深深眷戀的愛國主義情懷,從而形成了一股堅不可摧的精神力量!”
在互動環節,學生們現場提問交流熱烈,來自經濟學院經貿142班的周澤賢同學針對國家政策的限制對華僑產生的諸多不便首先向方所長提出自己的疑問。對此,方熊普所長坦率地解釋道:“當下社會越來越重視關于華僑回國的問題,相關政策也在不斷完善中。”就當下大學生出國的海歸前景這一問題,方所長指出“沒有反思精神的大學生必將一事無成,無論是留在國內還是走出國門,倘若沒有自我反思精神都將無所建樹”,同時對年輕一代吃苦耐勞精神的培養提出了期望。
開講前,全體學生觀看了“情源工商,為僑服務”志愿活動三周年的紀念短片,回顧了自活動啟動以來取得的各方面成績。
“本次講座不僅使我們了解到了許多有關華僑的知識,更讓我們在這些華僑身上學到了艱苦奮斗,樂善好施,回報社會的高尚品質。每個學生都要以他們為楷模去審視自己是否具有這樣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和正確的人生觀,并用這種價值觀和人生觀去引導自己的生活,不讓自己的人生虛度,而是活得更有意義。”來自經貿144的張天垠同學說道。經濟學院通過此次活動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自覺融入到新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去,為在校大學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注入新鮮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