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9—10日,學校召開2014年度科研總結表彰大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管理學部三處處長楊列勛,校領導譚向勇、孫寶國、謝志華、李朝鮮、張耘、方德英、邱曉平出席大會。各學院院長、書記、主管科研副院長,科研秘書,全體系主任,全體受表彰教師以及校辦、人事處、教務處、研究生部、宣傳部、教育研究中心等相關部門負責人、科技處全體教職工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由副校長李朝鮮、謝志華分別主持。
1月9日下午,會議首先由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楊處長為大家作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十三五”規劃及政策解讀的講座。講座主要簡單介紹了“十二五”期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資助現狀,對“十三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的規劃及政策進行了解讀。楊處長還特別強調了項目申報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謝志華副校長作科研工作總結表彰大會主題報告,他回顧了2014年學校科研工作的主要成就:2014年學校科研經費繼續保持穩定增長,科研經費達到了1.93億元,比去年增長12.86%;縱向項目數量和級別實現雙提升;科研成果質量明顯提高;科研成果轉化和科技平臺申報成效顯著;科研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學術專著出版審查進一步完善;科協工作成績突出,學報影響力擴大。他總結了關于精心組織國家級項目申報工作,創新申報培訓方式、多方式鼓勵教師申報科研獎項、優化橫向項目簽約流程、完善科研管理信息化平臺等四個方面的特色工作,明確了2015年學校科研工作的發展思路、目標并提出了4項保障措施:一是以提升科研質量為導向,提升科研成果整體水平;二是以協同創新為抓手,推動科研團隊與其他團隊的整合;三是做好“十二五”規劃總結和“十三五”規劃制定工作;四是以產學研合作為重點,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他希望,我校的科研工作在2015年繼續優化管理,在提升科研數量的同時保證質量,爭取科研事業再上新臺階。
張耘副校長宣讀了2014年度獲得省部級以上科研獎勵、國家級項目立項名單和35歲以上人文社科類科研總分前十名、35歲以上理工類科研總分前十名、35歲以下人文社科類科研總分前十名、35歲以下理工類科研總分前十名名單。之后,獲獎個人和代表上臺接受了校領導為他們頒發的榮譽證書,在大家的掌聲中合影留念。
孫寶國校長對2014年學校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績給予肯定,并對如何開展好下一階段的科研工作提出了要求。他指出,目前學校科研總體發展態勢良好,但仍然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如高水平科研成果,尤其是第一完成單位的國家級科研成果獲獎較少;科研成果轉化率低;高層次科研平臺建設薄弱;“長江學者”、“杰青”等科研領軍人才缺乏等。這些問題成為制約學校科研整體水平提升的瓶頸,需要學校和全體教師好好思考并逐步解決。同時,孫校長對教師提出了幾點希望和要求。希望教師了解國家政策,充分認識自身特點及優勢,做到科研面向國家需求、面向國際前沿;在科研選題時做到“頂天立地”,既要面向前沿的科學問題,又要能解決實際問題;希望教師有充足的信心和高遠的目標,有“志存高遠,腳踏實地”的科研態度,做到“聚焦和聚能”,要放下架子到生活生產的第一線去挖掘和解決問題。孫校長還指出,學校今后將會搭建更好的平臺,讓教師的科研潛力能夠得以發揮,同時會加大人才隊伍建設力度,為組建在全國,乃至世界具有影響力的科研團隊創造條件。最后,孫校長希望2015年在全校教師的共同努力下,將學校的科研水平推上新的高度。
1月10日上午,參會教師分為四組就“如何保證科研數量的增長的基礎上,確保科研質量”和“對于十三五期間科研管理規定修訂的意見”進行研討,各組老師暢所欲言,討論十分熱烈,并積極為十三五期間科研管理制度的修訂獻言獻策。
1月10日下午,藝術與傳媒學院高麗華和食品學院尹勝代表科研先進個人先后發言,他們表達了自己獲得獎勵的喜悅心情,為大家分享了自己能夠做好科研的心得。他們紛紛表示組建一個優秀的科研團隊的重要性,要有勤奮專研的精神。四個組組長曹顯兵、蔡強、李寶仁、劉紅艷分別代表各組就討論結果向大會作了報告。
譚向勇書記作了會議總結講話,對全校教職工在過去一年的辛勤工作表示感謝,對獲獎的教師表示祝賀。譚書記就各組匯報中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并對今后學校科研工作談了想法。他指出,科研的數量和質量是一個辯證的統一,只有在一定數量的基礎上才有高質量的成果產出;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的關系,優秀的科研成果是良好教學活動的一個保證,而教學和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又可以為科研增添新的思路;學校考核是對一年工作的全面總結,是對優秀者的鼓勵和對大家的鞭策。對于“十三五”科研發展規劃,他認為我校應繼續適當擴大教師隊伍,各學院要組建自己的招牌研究中心,整合各項資源為教師搭建良好的科研平臺,從而組建優秀的高質量的科研團隊。最后,譚書記預祝大家新春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