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敦,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畢業于中國政法大學,北京市法學會經濟法研究學會理事,兼職律師,其主要研究領域為民法。北京工商大學2004年、2005年、2008年優秀教師,2014年度本科教學優秀獎一等獎獲得者。他是學生眼中的嚴師益友、同事眼中的好拍檔、教學路上的創新者,他立于三尺講臺16載,辛勤教學,孜孜不倦。
學生眼中的嚴師益友
對于大學而言,教學是一切工作的中心,師生作為教學活動的雙元主體,他們之間的交流貫穿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交流的廣度、深度也直接影響著人才培養質量的高低。陳敦老師深知此道,在與學生的交流中始終堅持坦誠與平等。“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第一次上課后,我回教室取遺落下的東西,陳老師正好要等班車還沒走,見到我回來就主動找我聊天,我是理科生,當時對于初學法學總感覺摸不著路子,老師就給我講他的一些經驗和學習方法,一點都沒有印象中大學教授的嚴肅考究形象,很是平和認真。”學生劉文超在談及對
“一個好的老師不僅要師德高尚,對自己所追求的事業有一種崇敬的態度,并能夠感染和影響學生,而且還應該掌握精深的專業知識,具備點撥學生的能力,隨時保持與學生平等交流的狀態,以便更有效的幫助他們。”陳敦老師與學生的交流始終秉持坦誠的態度,在學生面前從不擺出教師架子,這樣的溝通模式也讓陳敦老師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更順暢。采訪到他的學生王帥時,王帥還會調侃老師:“陳老師太一絲不茍了,他從來不劃期末考試范圍,但是他太認真的結果就是頭發都掉好多。”
雖然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平等而坦誠,但在教學和學術上,陳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卻絲毫不會放松。陳老師一位即將畢業的學生沈德鴻表示:“陳老師平時愿意跟我們聊聊天,也會就日常的問題開開法律玩笑,比如圖書館占座問題,但陳敦老師治學態度很嚴謹,在他那里法律問題從來沒有模棱兩可的答案,很講原則,我們經常說陳老師是我們學習民法理論的奠基者,現在每次想到民法理論,都會想起老師細致地講解。”
同事眼中的好拍檔
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教師個人的學識和水平都是有限的,每位教師通過教育教學和科研的切磋來達到配合默契,形成一個戰斗集體和知識的智囊團對于教育教學和科研發展尤為重要。親和力十足的陳老師在學生中頗具人氣,在工作中,陳老師的同事也都對他贊不絕口。
“我們民法教學團隊一直非常和諧、配合很默契。大家既是同事,也是朋友。”因為合作一本書開始了和陳老師交集的侯雪梅這樣說道,“陳老師一直是個比較樂觀的人,幾乎每次見到他時好像都是笑瞇瞇的樣子。認識他的時候,他還在北工商讀研究生,臉上洋溢著陽光般的微笑,整個人感覺很單純、陽光、友善,工作后他也把他的這種積極樂觀精神帶入到我們的團隊中,與大家的交往也很和諧、默契。”
白慧琳老師也談到:“和陳敦老師一起工作非常默契,也很快樂,我們平時的工作交流有很多,他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態度給我們很多啟發,我個人感覺受益匪淺。”
據白慧琳介紹,他們共同參與的很多命題工作都是由陳老師擔任命題組組長,“他帶的組向來是效率最高,質量最優。他善于總結、勇于創新,經常思考和嘗試教學內容的改進和教學方法的革新。在貫徹‘以案例為素材,以法條為核心’的教學理念的同時,他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加入案例教學法和互動啟發式教學方法,著力提升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
教學路上的創新者
在采訪中,陳敦老師不時提到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法學院的訪問經歷對他的教學思路教學方式產生的影響:“美國法學院強調學生課前閱讀案例,課堂上教授隨機要求學生歸納案情,分析案例,并設置種種問題逼問學生,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的感受到法律實踐中所面臨的壓力,從而培養學生直面法律實務的能力和膽識,基本上能夠實現法學教育與法律實踐直接掛鉤的目的。”
回國后,他在傳統課堂教學模式中融合案例教學法和互動啟發式教學,著力提升學生的法律思維能力。一次討論課上,
陳老師談到,法學學科的特點不同于其他學科,應用性和實踐性要求非常強。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希望有針對性的讓學生發言,通過追問讓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歸納學習到的知識,在延續教學中讓學生上臺發表對案例的觀點,并加以論證,甚至和不同意見的同學辯論,這種授課方式不但讓學生能夠有邏輯性地分析自己的觀點、理解老師和其他同學的觀點,更是能鍛煉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和歸納總結能力。”對此,學生們也從中體會到了能力的提升,學生劉文超說:“之前覺得這樣的課堂比起傳統的教學壓力要大一些,因為老師經常會不斷的設置問題讓我們發言,但后來慢慢體會到這樣的方式增強了我們對課程掌握的主動性,不僅鍛煉了我們語言表達能力和文書寫作能力,還調動起我們的學習與思辨興趣。”
學好民法這種枯燥的知識,隨學隨用運用是最好的方法。陳老師認為,只有同學們自己親身體會到所學的知識的應用,他們才會有興趣去了解去學習。對此,陳老師就曾運用侵權責任的法律知識幫助因購買過期食品而中毒的同學,教導大家如何保存證據維護自身權利。“在老師教授的知識轉變為學生自己的東西的過程中,往往需要學生自己主動而艱苦的思考和領悟,因為感受的知識你是無法深刻理解的,而理解的知識你是可以深刻的感受它的。所以學生的參與和具體實踐就變得尤為重要。”陳敦老師這樣介紹自己的教育經。
為人師表,師愛為魂。嚴謹治學、亦師亦友的陳敦老師在三尺講臺上不斷創新和探索。無論是講臺上還是課下,他總是笑臉迎人,陽光而溫暖,他每一次的精彩講解,他每一次細心的解答,每一次貼心的問詢都讓學生們不由的贊嘆一句:好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