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1年1月21日,教育部印發了《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實施方案(2021-2025年)》,啟動新一輪本科教育教學審核評估工作。
此次評估處在學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關鍵時期,是對學校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一次全面檢驗,也是總結優勢、分析問題、補足短板的良好契機。為便于全校師生深入了解和熟悉審核評估的實質內涵,準確理解與掌握審核評估的規范要求,教務處特推出“教育教學審核評估知識”系列專題,旨在統一思想、提高認知,以審核評估工作為契機,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歡迎大家持續關注與分享交流。
第八期主要介紹以下四點:
29.學校“本科教育教學示范案例”是如何征集的?
新一輪審核評估首次設立征集本科教育教學示范案例舉措。專家組通過線上與入校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察、評估、論證,從理論先進性、實踐有效性、示范推廣性等多個維度對學校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特色做法和鮮活案例進行評判,在達成共識的基礎上,做出是否推薦該校“本科教育教學示范案例”的建議,如推薦,需說明推薦理由。經評估專家委員會審議后,確定“本科教育教學示范案例”征集對象,由教育部向有關學校進行案例征集。
征集的案例既可以是示范性、引領性的綜合教育教學改革案例,也可以是某一方面特色非常鮮明的教育教學案例。具體可體現在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模式、教學模式和管理模式上的重大改革。案例需介紹學校實施上述舉措所取得的改革與建設成效,包括教育教學改革取得的突破,對提高教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突出效果,及其示范引領和推廣應用價值。
30. 新一輪審核評估如何強化持續改進?
新一輪審核評估堅持5年一次的周期性評估制度,強化持續改進,讓審核評估“長牙齒”。新一輪審核評估把上輪評估整改情況作為申請受理的門檻條件,增設審核評估問題清單,特別針對全面排查出的本科教育教學薄弱環節及主要問題,采取“臺賬銷號”方式一抓到底,限期整改。建立“回頭看”隨機督導復查機制,對整改期內突破辦學規范和辦學條件底線的高校,采取約談負責人等問責措施,增強評估整改的硬度和剛性約束。
實行限期整改和持續改進機制的目的在于促進學校把審核評估與學校“十四五”規劃及中長期規劃的落實結合起來,把當前舉措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把當前舉措與長遠發展結合起來。教育部和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以隨機抽取的方式,對高校整改情況和關鍵辦學指標進行督導復查,持續追蹤整改進展,有助于壓實學校評估整改主體責任,形成內外聯動的“評價-反饋-改進”的質量閉環,不斷推動人才培養質量提升。
31. 新一輪審核評估倡導“質量共同體”理念的初衷和用意什么?
新一輪審核評估的宗旨是“對國家負責、為學校服務”,堅持“以評促建、以評促改、以評促管、以評促強”16字方針,既保證對國家負責,守好底線,又體現為學校服務,旨在引導督促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規律和本科人才培養規律,聚焦教育教學質量全面提升。從本質上看,新一輪審核評估不是要給高校劃分等級,而是通過專家線上與入校“一體化”評估、校內與校外集體“會診”,當好“醫生”和“教練”,發現學真正的閃光點和存在的問題,服務學校高質量發展。
整個評估過程倡導“質量共同體”理念,尊重高校的自主選擇權和專家的專業裁量權,突出為高校提供診斷服務,而非“貓鼠游戲”。參評學校、評估專家、評估機構形成一個量共同體,圍繞高校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共商共研、共題共答。一方面挖掘出影響和制約高校改革發展的瓶頸問題,另一方面發現高校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亮點和特色,凸顯評估的“指揮棒”作用,靶向服務高校質量發展。
32. 新一輪審核評估有哪些紀律和監督要求?
新一輪審核評估實行信息公開制度,嚴肅評估紀律,開展“陽光評估”,廣泛接受學校、教師、學生和社會的監督,確保評估工作公平公正。教育部和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對參評學校、評估專家和評估組織工作的規范性、公正性進行監督,受理舉報和申訴,提出處理意見。
評估專家和參評學校在評估過程中應嚴格遵守相關文件規定和評估工作紀律。評估專家應依據審核評估指標、遵循審核評估程序,獨立參加并履職盡責,公平公正、保質保量完成評估任務,維護專家隊伍良好形象。參評學校要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保證評估材料和所填報數據的真實可靠、不弄虛作假,以平常心、正常態開展評建工作、接受評估專家組的評估考察,從促進學校改革發展的角度與評估專家平等交流、坦誠交換意見,共建本科教育教學“質量共同體”,共同營造良好評估考察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