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自2015年6月1日發布以來,學校積極響應,發布公告并進行廣泛宣傳,各部門認真開展控制吸煙工作,取得了成效。為了進一步減少吸煙造成的危害,維護公眾健康權益,創造良好公共環境,學校控煙工作辦公室近日重新劃定了校園吸煙區。
其中阜成路校區吸煙區設置地點為:西區:教一樓與教二樓之間、中三樓南、浴室西側(維修科辦公室門口)、西區食堂與峰尚圣宴之間、綜合樓北培訓報告廳后門、圖書館南側。東區:耕耘樓通道、化工樓門前、食堂門口對面、4號樓與5號樓之間、二號樓國際公寓門口、東區西大門內、科教樓前。
如果個人在校園禁止吸煙場所內發現吸煙行為的,可以勸阻吸煙者停止吸煙或進行投訴舉報。
這里我們從人體生理學的角度,梳理了戒煙的益處,供大家學習參考。
據科學家們多年的實驗后發現,吸煙者在戒煙后其體內器官會發生一系列有益的變化,其變化大致表現如下:
20分鐘內:血壓降到標準水平;脈搏降到標準速度;手、腳的溫度升到標準體溫。
8小時內:血液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降低到正常水平;血液中氧的含量增至正常水平。
24小時內:心肌梗塞危險性降低。
48小時內:神經末梢的功能逐漸開始恢復;嗅覺和味覺對外界物質敏感性增強。
72小時內:支氣管不再痙攣,呼吸大為舒暢,肺活量增加。
2星期至一個月;血液循環穩定;走路穩而輕;肺功能改善30%。
1至9個月:咳嗽、鼻竇充血、疲勞、氣短等癥狀減輕;氣管和支氣管的粘膜上出現新的纖毛,處理粘液的功能增強;痰減少,肺部較干凈,感染機會減少;身體的能量儲備提高;體重可增加2_3公斤。
1年內:冠狀動脈硬化危險減至吸煙者的一半。
5年內:比一般吸煙者(每天一包)的肺癌死亡率下降,即由1.37%降至0.72%,或近于不吸煙者的死亡率;口腔、呼吸道、食管癌發生率降到吸煙者發病率的一半;心肌梗塞的發病率幾乎降低到非吸煙者的水平上。
10年內:癌前細胞被健康的細胞代替,肺癌的發生率降至非吸煙者的水平;口腔、呼吸道、食管、膀胱、腎臟、胰腺的癌癥發病率明顯下降。
15年內:冠狀動脈硬化的危險與不吸煙者相同。
因此,任何時間戒煙都不算遲,而且最好在出現嚴重健康損害之前戒煙。英國醫生的隊列研究表明:吸煙者如能在35歲以前戒煙,則死于煙草相關疾病的危險性明顯下降,幾乎與不吸煙者相近。
戒煙后人體主要臟器發病率的變化:
1、呼吸系統:吸煙者患肺癌的相對危險度是不吸煙者的10-15倍,而一個吸煙者戒煙10年后,他患肺癌的危險性將是繼續吸煙者的30%-50%。戒煙還可降低患肺炎、支氣管炎的危險性。吸煙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主要原因。戒煙后,其隨著年齡增長而發生的肺功能下降的速度將接近于不吸煙者的情況。
2、循環系統:吸煙者死于冠心病的危險度是從不吸煙者的2倍。而吸煙者戒煙后一年之內,這種危險度就會降低50%。堅持戒煙15年后這種危險度就會接近于從不吸煙者的水平。
3、神經系統:與不吸煙者相比,吸煙者死于腦卒中的相對危險度要高一倍。有些吸煙者在戒煙后5年內就可把這種危險度降低到不吸煙者的水平,而有些人卻需要堅持15年才能收到這種效果,此外,戒煙能改善腦血流量。
4、有些人擔心自己體重會增加,但大量研究顯示,戒煙者體重平均增加只有2.3公斤。這個體重增加量對健康幾乎沒有任何影響。當然也有極個別戒煙后、體重增加較多(超過9公斤)但戒煙出現這種情況的可能性只有4%。
希望廣大師生員工自覺遵守有關控煙的法律法規和學校規章制度,進一步鞏固我校控煙工作成果,共同營造健康向上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