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4日,由研究生院院長兼商學院院長毛新述教授擔任首席專家的研究闡釋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研究”開題論證會在線上舉行。會議由人文社科處處長高麗華教授主持。此次會議參與論證的專家有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戴德明教授,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會長黃速建教授,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院李維安教授,重慶大學經管學院劉星教授,華北電力大學經管學院牛東曉教授,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研究所副所長項安波研究員。學校原副校長謝志華教授,以及子課題負責人和子課題組核心成員參加會議。
毛新述教授就“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研究”項目進行開題匯報。他從研究現狀和選題價值、總體框架和預期目標、研究思路和研宄方法、重點難點和創新之處、子課題結構和主要內容、研究計劃六個方面進行了詳細匯報。他指出,課題組擬從“是什么?怎么樣?怎么做?”的研究邏輯出發,探討新發展階段國有經濟“五力”的時代內涵,測度指標與評價體系,以及具體增強路徑。
各位專家分別進行了點評,并對課題的后續研究提出了明確、可行的建議。戴德明教授肯定了研究方案的可行性,課題的重要性。他建議課題組清楚闡述國有經濟“五力”各力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并強調課題組要做“實”國有經濟“五力”內涵界定、測度、評價以及增強國有經濟“五力”實施路徑的研究,真正發揮決策作用。同時,他從國有企業這一微觀層面出發,提出課題組要深入理解不同歷史條件、發展階段下國有企業功能使命,重點關注國有企業、政府、銀行三方關系,比較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時,應考慮制度背景。在數據獲取和應用方面,充分發揮團隊多元化優勢,確保“五力”各維度數據的全面性,同時考慮影響財務數據質量的因素,積極引導國有企業做實。
黃速建教授肯定了課題組的準備工作,他認為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是課題研究的重點內容,建議加強對國有經濟“五力”提升路徑的研究。同時,他認為國有經濟“五力”之間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密不可分的,要將國有經濟“五力”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課題組成員還需重點關注國有經濟“五力”的影響因素、作用機制以及保障政策。
李維安教授首先同意了此次開題,肯定了課題組在指標、評價、路徑方面所做的工作,并對毛新述教授取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表示了祝賀。他認為課題組成員需要準確定位,明確服務對象,聚焦研究問題。在研究成果中充分體現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一目標,在評價指標選取上重點關注公司治理這一維度。同時,各子課題之間要相互聯系。
劉星教授肯定了課題組成員在國有經濟“五力”測度評價指標構建、時代內涵方面所做的工作。他建議課題組在需求角度基礎上,從供給角度拓展課題研究的深度,要堅持問題導向,關注實現國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短板以及增強國有經濟“五力”的難點。在后續研究中重點考慮如何評價國有經濟與國有企業活力問題,梳理國有經濟“五力”之間的內在邏輯。他認為課題組成員應回歸題目本身,深化和完善國有經濟“五力”長效機制、保障機制以及實施路徑研究。最后,在指標選取方面,課題組要超越本專業領域,確保評價指標的完整性。
牛東曉教授提出,課題組成員要從以下四個方面開展研究,一是定位要準,厘清國有經濟與國有企業的關系,清楚界定國有經濟范圍。二是調研要深,深入企業實踐,同時與相關監管部門積極溝通,深層次理解國有企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國企需求,了解國有企業政策建議和困難。三是評價要全,廣泛征求實務界和學術界專家建議。四是成果要好,保證課題研究成果數量和質量,發現和解決深層次問題,同時研究成果要豐富,多方面體現課題研究價值。
項安波研究員對該項目成功立項給予了高度評價,體現了課題組成員在相關領域深厚積累和深入思考。他建議課題組厘清國有經濟“五力”之間的邏輯關系,深入思考國有經濟與國有企業兩者之間的聯系,提出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和抗風險能力可以與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實、做大和做久相聯系。在指標設計方面,他建議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考慮指標應用問題,并確保指標效度和信度,同時充分利用當下大數據挖掘與分析技術。在指標體系設計時堅持以國家戰略為導向,以公允、可比的量化指標為主,專家打分為輔等基本原則,兼顧通用性與專業性。在具體指標選取方面,他補充了市場份額、信用風險等指標。
毛新述教授代表課題組衷心感謝與會專家對項目整體設計、框架、評價以及路徑等方面提出的寶貴建議,并表示課題組一定會根據各位專家意見調整、修改、完善課題方案,以達到預期目標。高麗華教授對本次會議進行了總結,再次感謝各位專家的參與,并期待毛新述教授帶領團隊產出更多科研成果,希望在未來工作中再次得到各位專家的支持和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