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致知學堂》第九講邀請到葉蓮分享其祖父葉挺將軍的故事。講座在良鄉主校區開講,以直播形式在阜成路校區進行。
講座以葉挺將軍的簡介視頻開場,重點從北伐戰爭與抗日戰爭兩個階段介紹了葉挺將軍心系家國的一生。
北伐前期,葉蓮著重講述了葉挺將軍從廣東陸軍小學到保定軍校的求學經歷,及其畢業后追隨孫中山、與薛岳等抗日英雄共事的經歷。后馬克思主義浪潮席卷中國,葉挺將軍在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方針引導下,赴蘇聯學習,并于1924年在蘇聯加入中國共產黨。
談及葉挺將軍在北伐過程中的貢獻,葉蓮堅定而自豪。1925年,國共合作北伐籌備階段,葉挺根據黨的指示回國到廣州,在中共廣州區委領導下,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中組建了以共產黨員為骨干的獨立團,并出任團長。葉挺獨立團是我黨直接領導和掌握的第一支正規革命軍隊,是人民軍隊的前驅。葉挺獨立團擔任北伐開路先鋒,一路橫掃吳佩孚等北洋軍閥,戰無不克,攻無不勝。為北伐戰爭勝利立下赫赫戰功,為其所在的第四軍贏得鐵軍稱號。分享過程中,葉蓮強調到:“葉挺獨立團是支有理想有信念,訓練有素,軍紀嚴明新式軍隊,具有鐵的作風、鐵的紀律、鐵的戰斗力,這是他們在北伐戰爭中屢立戰功的基礎。”
葉蓮談到,北伐戰爭是葉挺將軍一生的轉折時期。北伐行進過程中,葉挺將軍逐漸明晰了自己的人生目標。1927年國共合作破裂,在國民黨白色恐怖背景下,葉挺獨立團的將士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廣州起義中均擔當了軍事重任,做出重大貢獻;廣州起義失敗后,所有責任都壓到葉挺將軍頭上,王明等人更是對其橫加指責,葉挺將軍無奈流亡海外。
葉蓮向在座同學介紹了葉挺將軍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英勇事跡。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葉挺將軍于1937年出任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軍長;葉蓮回憶道,在葉挺將軍任新四軍軍長的三年中,新四軍共打勝仗一千二百余次,殲敵兩萬余人,基本完成了變敵后為前線的任務。1940 年10月12日,葉挺將軍在《紀念新四軍成立的三周年》一文中指出:“大家知道這三年當中,別扭、誤會、摩擦是不斷的在政治上軍事上來煩擾我們……(但)大家只有一個志愿,打日本,救中國,即是抗戰和建國。”
1941年皖南事變中葉挺將軍被國民黨扣押。獲救出獄后第二天,葉挺將軍即致電中共中央請求恢復其黨籍。葉蓮說,重新入黨是葉挺將軍在五年的囚禁中深思熟慮的愿望,他說“要繼續犧牲了的同志們的精神,貢獻我的全部力量,來為中國人民服務。”
講座最后,葉蓮總結道,葉挺將軍的一生參與了兩件大事:一為北伐,二為抗日。誕生于其中的“鐵軍精神”是包括葉挺將軍在內的一代愛國將士們用熱血和生命凝結而成的,是我們紅色革命傳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脈同源。“在當今的民族復興的征程上,葉挺將軍的故事背后蘊含的精神養料,也是對于新時代青年奮斗道路上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她深情作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