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宇教授利用世界銀行和國家統計局等權威機構的數據,橫向對比了1960年以來日本、韓國、巴西、馬來西亞、泰國、印度等曾經濟高速增長的國家的經濟增速變動趨勢,縱向解析了我國需求側(投資、消費、凈出口)、供給側(勞動力、土地、資本)以及供求間的匹配(創新、改革、科技、教育)的變化。徐教授指出,人口紅利、土地重估紅利、全球化紅利已經或正在消失,加上經濟體量的持續膨脹、環境的惡化以及改革邁向深水區等因素,我國經濟高速增長階段永久結束了。徐教授還對我國宏觀經濟形勢進行了預判。他以日本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泡沫經濟破滅前后的經濟形勢為例,對比了中國當前經濟與日本當年經濟的相似之處,介紹了日本股市與房地產泡沫的前因后果,指出了我國經濟的若干隱憂。同時他強調,中國經濟增速的放緩,并不意味著百害而無一利,比如人口紅利趨于消失、大宗商品價格大幅下跌,對就業、對相關企業成本的降低、對于穩定物價水平可能是好事。因此,在經濟增速持續放緩的大背景下,有必要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徐教授的辯證觀點,為同學們帶來新鮮的視角,引起了同學們的廣泛關注。講座內容緊貼時下經濟熱點,信息量大,同學們在獲取經濟學知識的同時,也了解了國家當下國家經濟形勢與政策。
在現場提問與互動環節,徐教授拋開提問名額和互動時間的限制,鼓勵大家積極思考發問。同學們的提問涉及人口老齡化、股市走向、房地產泡沫、經濟“硬著陸”的概率、創新創業以及經濟增長背后的非經濟因素等諸多熱點問題。整個提問過程中,徐教授對待同學們的提問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不僅肯定了同學們的提問,還旁征博引,風趣幽默,全面回答了同學們的提問,多次獲得大家的熱烈掌聲。
本學期致知學堂剛剛開始,今后還會有更多精彩的講座,期待同學們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