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6日,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International Research Center of Big Data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CBAS)成立大會暨2021年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開幕式在中國北京舉行,宣告全球首個以大數據服務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國際科研機構成立。我校國際經管學院鄭姚閩副教授帶領團隊負責研發的“全球濕地保護優先區劃分”等多個案例入選該展覽。
作為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5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之一,大會和論壇同期舉辦“地球大數據促進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和評估成果展”,該展覽展示了在中科院A類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支持下,由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主任郭華東院士領銜的中國科學家們運用地球大數據方法積極探索經濟、社會與自然生態環境之間實現可持續發展方案構想與具體實踐。
鄭姚閩副教授展覽主題為“全球濕地消亡和退化趨勢未改,搶救式保護勢在必行”。他長期從事旅游可持續發展領域的研究與實踐,所帶領團隊成員綜合運用生態學、管理學、經濟學等多學科理論與方法,結合地球大數據技術,對世界遺產、國家公園和濕地進行系統治理和流域管理狀況追蹤。濕地享有“地球之腎”和“全球碳匯”的美譽,本次入選的“全球濕地保護優先區劃分”案例,集成了全球尺度的濕地、生物多樣性和社會-經濟-環境相關數據,采用統一的空間參考坐標系和空間分辨率(1 km)進行數據集成,并以此為基礎,進行全球濕地保護優先級狀況評估。鄭姚閩副教授所帶領研究團隊通過該案例,呼吁聯合全球力量,扭轉現有濕地退化和消失的態勢,積極搶救僅存的濕地,為全球雙碳戰略下濕地保護和可持續旅游提供了決策支持和數據支撐。
該案例既是國際經管學院培育多學科交叉科研成果的代表,也是北京工商大學不斷推進改革發展、促進工商融合的體現。作為我校體制機制創新平臺、學科交叉融合平臺和國際化發展平臺,國際經管學院全體師生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將思政教育、科技創新與學科交叉融合植入大學課堂。學院將繼續以實現工、商融合為基礎,在可持續發展教學研究、國際化等領域形成品牌特色,積極貢獻于我校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建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