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6日,由我校經濟學院與亞太應用經濟學會(APAEA)主辦的 The energy commodity workshop 2021 國際會議通過線上方式舉辦。來自美國密歇根大學、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同濟大學、臺灣實踐大學等二十余所高校的嘉賓、學者及我校師生200余人參加了此次會議。會議開幕式由經濟學院院長倪國華教授主持。
我校副校長龔六堂教授出席開幕式并致辭。龔六堂副校長代表學校感謝與會專家、學者給予支持,他強調氣候變化是當今人類面臨的重大全球性挑戰。應對氣候變化,事關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關乎人類前途命運。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國貫徹新發展理念,將應對氣候變化擺在國家治理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龔六堂副校長希望通過本次活動,可以向學界、業界的專家學者學習,在研討中碰撞出思想火花,助力我國雙碳目標的實現,推動環境和能源經濟學研究的發展。
主旨演講環節,美國密歇根大學教授,SCI/SSCI/EI期刊Resources, Conservation & Recycling主編徐明教授以《碳中和與生命循環》為題、從如何達致碳中和目標、如何利用生命循環思想實現碳中和以及在生命循環思想下的挑戰與機遇為在場學者、師生帶來精彩演講。徐明教授強調,實現雙碳目標,不僅需要能源結構和經濟結構的轉型與變革與技術創新,而且需要加強適應氣候變化行動,提升各合作系統的韌性,為實現碳中和提供重要支撐。亞太應用經濟學會主席、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期刊主編、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Narayan Kumar Paresh 教授分享團隊最新進展,匯報了疫情期間能源商品價格波動的情況及應對措施,同時強調伴隨疫情進入常態化,國際油價振蕩頻繁、能源市場的不確定性會對未來國家能源安全形成嚴峻挑戰。中國農業大學白軍飛教授圍繞 “如何判斷研究問題是經濟問題”這一研究思維的構建展開介紹,以獨特的視角幫助師生打開認識問題的嶄新思路。
下午,會議分別以氣候變化、碳中和、能源金融等七個分論壇的形式展開研討,來自海內外高校專家、學者、師生共計200余名參加各個分論壇。共計40位作者匯報相關研究進展,同時在相關領域里取得進展的評論人對研究內容進行評述、研討、提出進一步修改意見。各分論壇會場百家爭鳴,百花齊放,與會學者不斷碰撞出思維火花,閃耀理論光芒。
校長助理郝宇教授作總結發言。郝宇教授肯定了會議取得的豐富成果,相信與會專家學者通過本次會議擴展研究思路、豐富研究方法。郝宇教授認為碳中和目標提出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一是有助于我國經濟以更加可持續、對社會和環境更加友好的方式實現長期、穩健增長。二是我國經濟增長方式和增長動能將發生巨大變化,有助于克服能源進口依賴。三是做出碳達峰、碳中和的重要承諾,體現了我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有助于進一步提升國際影響力。
此次會議對我校能源商品管理研究具有重大意義,也為我國早日實現碳達峰、碳中峰貢獻了經濟學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