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全球數字經濟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申報工作啟動會在阜成路校區召開。黨委常委、副校長劉敏華主持會議。研究生院院長兼商學院院長毛新述,國際交流與合作處處長賀冬萌,國際經管學院院長詹新宇,法學院副院長(主持工作)陳敦,經濟學院副院長張偉,國際經管學院副院長石金蓮,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葛紅玲,國際青年導師薛智超等參加啟動會。
劉敏華強調,學校申請與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共建全球數字經濟中外人文交流研究院,是實現商科數字化轉型、提升國際化辦學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抓手,也是服務于北京建設國際交往中心、科技創新中心的重要體現。劉敏華指出,在工作方案上,要充分認識到研究院建設的現實背景和重要意義,在建設指南中“行業+國別”“專業+人文”等方面,要做好國際交流處與相關學院的條塊聯動工作;在后續申報工作中,要加強與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等相關機構的對接,加強與行業和企業的對接;在可行性報告中,要充分結合“教育數字化”等黨的二十大精神,緊密圍繞指南內容,服務好學校“雙一流”學科建設和北京國際交往中心建設。
賀冬萌對研究院的申報背景和建設目標進行了說明,強調要根據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建設指南的各項要求來有序進行,并對研究院申報小組及其下設工作辦公室、文字材料組和外聯資源組進行了具體安排。詹新宇從主要工作內容、服務對象、組織架構等幾個方面,對研究院工作方案的建議稿進行了詳細匯報。
與會人員就研究院建設工作方案建議稿進行了深入討論。石金蓮提出數智旅游可以融入“消費+國別”的板塊;葛紅玲針對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研究基礎和特色進行了交流;薛智超就國際青年導師在研究院申報與建設過程中的具體作用進行了探討。張偉建議進一步深化研究院的建設特色,進一步匯聚各學院的既有平臺和資源;陳敦建議在研究院的工作內容上,要按照平臺、科研、育人等維度進行整合;毛新述強調平臺建設過程中國際交流要與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并對研究院組織機構架構下的四個中外人文交流中心的具體建設內容提出了修改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