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7日,由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主辦,我校人工智能學院與中關村互聯網教育創新中心聯合承辦的“第三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教育大會”在線上舉辦。大會邀請了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教育行業相關的政府部門及行業組織領導、專家學者、大中小學教師、企業家、行業媒體等社會各界人士,共謀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教育改革路徑,群策群力推動人工智能產業提升與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發展。搜狐教育對本次大會進行了全程直播,累計近30萬人觀看了本次大會的精彩報告。我校黨委常委、副校長劉敏華出席會議并致辭,人工智能學院師生近300人參加了此次會議。
大會啟動環節由北京工商大學教授、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副理事長韓力群主持。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代表團原公使銜副代表張雙鼓表示,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重要驅動力量,正在深刻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教育學習方式,人工智能技術越來越多地應用在教學管理的各個環節,人工智能課程也逐漸成為重要教學內容之一,人工智能及相關專業學科的設立為現階段我國人工智能的飛躍發展提供了堅實的人才支撐。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北京科技大學原校長張欣欣為大會總結了三大亮點:一是重磅專家解讀,攜手助力未來的人工智能與人才培養;二是聚焦人工智能素養,探索基礎教育階段課程標準化建設;三是涵蓋內容豐富,產學研協同助力人工智能教育的發展。
劉敏華指出,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圍內蓬勃興起,作為引領未來的戰略性技術,許多國家都在加緊部署,陸續出臺人工智能相關政策和規劃,力圖在新一輪國際競爭中掌握更多的主動權。人工智能已經成為大國博弈的主戰場,人工智能人才已經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北京工商大學人工智能專業主要面向人工智能科學、技術和產業的發展,聚焦模式識別與機器視覺、智能感知與邊緣計算等特色研究方向,以人工智能技術賦能學校商科、輕工和食品等優勢學科,助力我校“雙一流”學科建設,為數字經濟、食品安全和輕工產業智能化等領域培養高質量復合型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服務北京全球數字標桿城市建設和數字中國建設。在人才培養方面,學校積極打造與AI企業深度融合的全鏈條層次化實踐教學體系,通過與百度、商湯、思必馳、智譜華章等多家知名 AI 企業開展校企合作,在AI通用學習平臺、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熱點領域,共建AI特色實習基地,貫通課程實踐、專業實習、綜合實踐、畢業實習等實踐環節,實現產學研一體化育人。
在大會主旨報告環節,北京郵電大學原副校長鐘義信教授以《人工智能的范式革命》為主題發表演講,他指出,在研究過程中要有意識去總結人工智能學科的學術本質和方法論,人工智能才能進入高級發展狀態。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秘書長、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執行理事長宋曉剛以《邁向機器人產業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為主題發表演講,他表示,盡管我們國家機器人領域自主品牌已經形成了從零部件到本體再到集成應用相對完善的產業鏈,但還是存在明顯差距,需要協同創新發展,補齊短板,強化弱項,提高市場占有率和高端產品的供給能力,向高端化、智能化發展。北京大學劉宏教授以《智能科學與技術學科建設——風雨兼程20年》為主題發表演講,他認為,今天所說的“智能”已經不僅僅是人工智能,也包括自然智能、腦科學、算法、軟件、硬件、元宇宙等,需要把整個信息領域的學科和知識重新梳理,重新鍛造,迎接一個全新的智能化社會的到來。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侯增廣以《機器人面臨的“智能”挑戰》為主題發表演講,他從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關系出發,引出神經科學和神經康復技術,并分享了AI在醫療機器人領域中的應用和挑戰問題,強調智能技術在未來必將會更好地幫助醫療行業的工作,大大提高輔助醫療診療水平。
人工智能學院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繼續深化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教育數字化研究,加快推進高質量人才培養,以服務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國家和首都經濟社會新發展格局,為北京市加快建設成為全球數字經濟標桿城市貢獻北工商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