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教育工委陸續公布兩項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比賽結果,我校學子從眾多參賽者中脫穎而出,取得了優異成績。
“見字如面”北京市大中小學“大思政課”主題短視頻征集
在 “見字如面”北京市大中小學“大思政課”主題短視頻征集活動中,我校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孟語涵的作品《西安年,最中國》榮獲一等獎,商學院任賽的作品《寫給密云母親的一封信》獲二等獎,經濟學院張麗博等的作品《聞橫岐之調》、設計與藝術學院俞儷彤的作品《“浙”里看年俗,品煙火年味》獲三等獎,我校榮獲優秀組織獎。
孟語涵用鏡頭記錄了大唐不夜城、大唐芙蓉園、鐘樓、永寧門等西安著名地標的濃濃年味兒,描繪了千年古都、詩意長安的獨有浪漫;任賽以故事感的鏡頭和細膩的筆觸表達了一位在外打拼的密云孩子對家鄉的思念,見字如面,紙短情長;張麗博等同學以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橫岐調為拍攝對象,通過“老”藝術,寄托“新”期望;俞儷彤則聚焦自家身邊的特色年俗,生動記錄了浙江老家的煙火年味。
本次視頻征集活動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聯合北京日報社共同舉辦,是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思政課改革創新、特別是“大思政課”建設的重要論述,縱深推進以實踐教學為主題的“大思政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的重要舉措。我校高度重視此次視頻征集,將其作為“深度:行走在中華大地上的感悟思踐”寒假實踐活動的重要一環,在全體學生中進行了廣泛動員。全校共征集到來自10個學院的245部短視頻作品,經校內初賽,共推選出20部作品參與市級評審。參賽作品聚焦“故鄉特色年俗”、“故鄉一年發展變化”和“家庭一年的奮斗故事”三類主題,以小見大講述了作者故鄉和家庭的文化傳承和奮斗故事,為青年學子將過年之喜上升為愛鄉之情,進而增強文化自信、增進理論認同搭建了生動的實踐平臺。
“強國有我、青春有為”首都高校大學生主題閱讀演講比賽
4月19日,“強國有我、青春有為”首都高校大學生主題閱讀演講比賽決賽在首都師范大學舉行,我校選手——計算機與人工智能學院加德拉·阿思哈爾以出色的表現摘得大賽一等獎。
此次比賽由北京市教工委指導,北京高校學生工作學會主辦,首都師范大學承辦。經學校初賽推薦、組委會復賽評審,共有來自清華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央民族大學等20所高校的選手入圍決賽。比賽現場,選手們從不同角度切入,以青春的視角、青春的表達,講述了何為“強國有我、青春有為”。
作為一名來自新疆的哈薩克族女孩,加德拉·阿思哈爾以《石榴花開別樣紅》為題,由《中華民族共同體概論》一書的閱讀心得引入,通過米拉迪力和穆特發·艾利兩位新疆少數民族青年的事跡,闡釋了“石榴籽是如何緊緊抱在一起的”。緊接著,她又以生動的講述分享了自己在內地高中班里,和各民族同學一道相互幫助、共同進步的學習經歷,并勵志要像內高班的學長學姐一樣,將火熱青春投入到家鄉的生產建設之中,用實際行動詮釋“石榴籽一家親”的深刻內涵。
作為“青年理響”宣講團的一員,加德拉·阿思哈爾曾在新生入學教育、黨校、“學思社”成立大會及校際交流等多種場合進行理論宣講,此次獲獎是我校學生理論宣講員培養和少數民族學生教育工作的成效體現。
我校始終高度重視學生第二課堂成長和綜合能力提升,近年來不斷通過新路徑、新平臺探索更有實效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未來,學校還將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下,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學生為中心,突出育人導向,聚焦育人實效,總結經驗,凝練特色,培育亮點,突破瓶頸,不斷打造思政工作金名片,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水平創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