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由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聯合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海南華宜財經研究院、國富浩華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明稅律師事務所、北京企業法治與發展研究會舉辦的第五屆金融稅法高峰論壇在京舉行。此次論壇的主題為“促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稅法保障”。論壇采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
來自國家稅務總局、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湖南省財稅法學研究會、武漢大學、中山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西北政法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南大學、北京工商大學、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海南華宜財經研究院、北京明稅律師事務所、國富浩華(北京)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等多家機構的百余名專家學者、實務精英和高校師生參與了本次高峰論壇。開幕式由法學院院長陳敦主持。
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郝昭成表示本論壇已經發展為名副其實的品牌論壇,論壇的成果斐然。
學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鄭文紅在致辭中表示,今年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上提出了建設金融強國的目標,本次論壇的召開是順勢而為、順勢而上,愿與各位專家一道完善金融稅法實踐創新,為建設金融強國貢獻力量。
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教授指出,金融高質量發展和開放離不開稅法保障,在保障性稅法向發展性稅法轉變過程中要堅持適度原則和法定原則,讓金融市場的主體實現自由、有序發展。中國法學會銀行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徐孟洲指出,研究促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稅法保障是財稅法學、金融法學的深層課題。
本次論壇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與會專家圍繞論壇主題“推動金融高質量發展的財稅法治保障”作主旨發言;第二階段,各位專家學者聚焦于“活躍資本市場、化解金融風險的稅法保障”發表見解;第三階段,論壇設置以“促進財富合規積累的稅法理論與實踐創新”為主題的焦點對話環節。
第一階段主旨發言環節由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稅務干部學院原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稅收政策與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賈紹華與國富浩華(北京)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總經理左振艷共同主持。
中國稅務學會學委會原副秘書長焦瑞進發言的主題為“智慧稅務賦能推進資本無序向健康有序發展”。他討論了智慧稅務的內涵、特點、對數字金融的影響以及稅收促進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的主要路徑。湖南省財稅法學研究會會長、中南大學法學院劉繼虎教授發言的主題為“委托人信托的稅法規制——以反信托避稅為視角”。他指出委托人信托不當的利用了信托導管理論和意思自治原則,很容易被用于信托避稅,造成稅收流失,破壞稅負公平,并提出基于信托否認制度的規制路徑。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張榮剛教授發言的主題為“保障數字金融高質量發展之稅法規制研究”,他指出要錨定數字金融支持實體的重點方向,不斷深化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提升中小微金融服務能力與質效,提升和改善金融行業的效率、風控和觸達。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教授湯潔茵發言的主題為“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稅制的支應與完善”。她提出,當前應當轉變傳統的資本課稅觀念,金融市場不應片面強調“資本輕課稅”。中國政法大學財稅金融法研究所所長、民商經濟法學院翁武耀教授發言的主題為“數字經濟對稅收法制改革的影響”。他強調現行稅收法制可能無法適應數字經濟,因此需要考慮是否引入新稅種或新征稅措施來回應數字經濟的影響。我校法學院教授、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郝琳琳發言的主題為“家族信托的稅法規制與財富傳承”。她通過分析典型案例,提出在促進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離岸家族信托除了要稅務合規、架構合規免受被“擊穿”的風險,還要秉持外匯合規、刑事合規的理念,讓財富得以保護和傳承。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朱大旗和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副會長、國家稅務干部學院原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稅收政策與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賈紹華對本單元學者的發言進行了總結和評議。
第二單元由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秘書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周序中教授與海南華宜財經研究院執行院長賈宜正主持。
中山大學法學院楊小強教授發言的題目為“增值稅法上的利息處理”。他指出增值稅與資本性所得稅的區別在于增值稅的增值額必須有投入勞動,而資本性所得稅的征稅對象為消極性所得。中國民航大學經管學院勵賀林教授的發言主題為“VIE架構的全球最低稅風險及其應對”。他分析了全球最低稅在企業繳稅責任方面的作用邏輯,從多角度提出VIE架構的全球最低稅風險與應對辦法。西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席曉娟副教授以“數字金融背景下平臺經濟新就業形態的稅法保障”為主題展開發言,指出新就業形態下對零工經濟平臺的稅務監管存在的諸多問題。北京大數據協會財稅大數據專委會會長、中央財經大學財稅學院蔡昌教授發言的題目為“數據要素課稅問題研究”。他詳細分析了數據資產稅制的設計原則、稅制框架,最后對數據資產的稅收征管創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福建師范大學法學院林烺發言的題目為“金融風險防控目標下的金融稅制改革路徑研究”,指出應借助稅收征管機制提升金融監管和治理能力。我校法學院佘倩影副教授的發言題目為“促進金融與房地產良性循環的稅法保障——以土地增值稅為例的分析”,她從多角度分析了土地增值稅清算單位轉變的合理性和合法性。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國際稅務研究中心主任曹明星教授以貨幣的數字化、信用化為背景對這一階段主旨發言進行了評議,指出對稅收金融的探究為金融業、房地產業及國內外產業架構的調整機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問題聚焦單元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應用經濟學院副院長、稅收政策與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李為人主持。
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副教授、財稅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樺宇、北京鳳臺管理咨詢公司董事長李權周、明稅律師事務所主任武禮斌、德勤(北京)稅務與商務部資深顧問嵇峰、國富浩華(遼寧)稅務師事務所有限公司總經理、合伙人趙紀、北京市民政局慈善信托研判專家黃浠鳴博士、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杜津宇圍繞“促進財富合規積累的稅法理論與實踐創新”進行了內容豐富、觀點鮮明的討論。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稅法案例研究中心主任滕祥志對本階段七位專家的觀點進行了總結和評議,并對本階段發言人的發言內容進行了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