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課程負責人及團隊介紹
課程負責人:郝琳琳
主講教師:佘倩影、杜津宇
郝琳琳,女,北京工商大學教授,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優秀中青年骨干教師,擔任中國財稅法學研究會金融稅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市企業法治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發表學術論文50余篇,10余篇被CSSCI檢索收錄。主編《稅收法律實務》獲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北京高校優質教材獎。完成學術著作5部。主持并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教育部課題、國家發改委課題、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海南省社科項目等國家級、省部級課題10余項。
佘倩影: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研究生導師,經濟法系主任,中國法學會財稅法學研究會理事。
杜津宇:北京工商大學法學院講師,碩士生導師,法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財稅法、勞動法、法律的經濟分析。
二、課程簡介
稅法線上慕課開設之后,至今已有2.71萬余注冊學員,學員中除高校學生之外,還有眾多社會學員,該課程具有很強的社會影響力。
在內容上,理論指引、案例深化。以稅法理論為指引,全面展示稅法領域的前沿性問題,增強課程的理論深度與時效性;通過豐富的稅法案例,呈現稅法制度實踐的復雜與多元,引導學生突破教義法學的思維慣性,探析案例背后的法理邏輯。
注重課程思政,案例引導、德法兼修。稅法與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都息息相關,《稅法》課程中蘊藏著豐富的思想政治資源。例如,引入“企業、個人的公益捐贈與稅收優惠”的稅法案例,師生在討論區互動交流,學生深切體會在疫情期間,眾多企業、個人捐款捐物,國家出臺稅收優惠新政,協力打贏疫情防控戰。主講教師注重在授課中弘揚愛國情懷,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精神。
提升課程社會影響力,增加選課學員、做到校際共享。著力提升課程社會影響力,增加選課學員數量,做到校際共享。目前本課程已成為本科稅法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全校范圍內已有13個班級選課,得到學生和學校的高度認同。本課程自“學堂在線”教育平臺向學員開放三年以來,注冊學員已達2.71萬人。本課程目前已被一所大學作為學分課采用,并為中國政法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首都經貿大學、中華女子學院、合肥工業大學等多所高校作為重要的線上教學資源,成為培養法律人才的重要手段。在學員中還有一定比例的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學生,受到社會學習者的廣泛歡迎。
在教學手段上,以學生為中心、增強線上互動交流。充分利用前沿教學科技手段,結合虛擬教研室和社會實踐項目開展教學。課程視頻力圖做到制作精美、代入感強,與學生在日常生活中豐富的互聯網體驗基本同步,能夠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注意力;課程設置討論區,討論類型的學習單元計入最終成績考核,有效發揮“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二元有效互動和對話模式,授課教師隨時根據學生聽課情況、結合社會熱點發布案例討論題和稅法思政討論,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教師對學生的回帖及時反饋,掌握學生消化吸收知識點情況,與學生在討論區充分互動,變“教師主導、單向傳輸”模式為“學生主導、互動學習”模式。
《稅法》線上課程本著“教研互動、實踐創新”的理念,利用翻轉課堂的各種多媒體技術手段,彌補傳統教學方式中時間感、空間感與真實體驗感的缺失,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創新教學形式,引導學生通過線上、線下多元渠道參與師生二元有效互動和對話模式,塑造學生對課堂內容的主動、對問題解決的主動、對課后思考的主動的高質量學習過程,得到學生和學校的高度認同。
《稅法》課程立足理論、緊貼實務、以案說法。本課程希望以“交互式思維訓練”的教學方式為牽引,打通從稅法理論框架到稅收法律體系的知識脈絡,形成基礎理論、案例實務、法律條文“三位一體”的課程知識體系,從而力圖解決稅法理論教學與實務相脫節的突出問題,培養財政、經濟、金融、會計、法律等相關專業本科生的稅法實務思維能力和實操能力。通過啟發教學,激發潛力,增強學生對稅法問題的分析、理解和解決能力。強化實務操作,突出應用,稅法理論與稅務計算、稅務登記與申報、稅收籌劃、稅務征管系統等實操知識緊密結合起來,加強對學生的解題訓練,切實提升學生稅務分析、計算和籌劃等專業應用能力。
打造優質配套資料,撰寫精品教材。本課程配套教材《稅收法律實務》曾獲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獎、北京市高校優質教材獎等獎項。本課程附有充足的配套習題,每周根據最新法規進行更新,討論區建立多元的案例庫,為學生提供視頻、音頻等豐富的多媒體資源。